戴珂|戴珂:从服务的角度看SaaS,我们能看到什么?( 二 )


在产品界被奉为圭臬的PMF,对于SaaS来说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现在的挑战,是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的匹配;而不是产品与市场的匹配。
如果按照PMF的思路,SaaS在任何一个业务领域,产品的同质化将不可避免。所谓的差异化无非是比功能的多少,这种差异化没有意义。
如果说在产品层面,还可以有技术、专利和IP作为“护城河”的话;那么,对于服务来说,这些护城河根本不存在,因为你不能限制对手的服务怎么做。一些SaaS创业者固守技术和产品,不愿意向服务迈出一步,就是担心自己的技术竞争优势会失去。
实际上,当你这样想的时候,竞争优势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失去。
一家SaaS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服务优胜”标准,也就是客户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的理由。
一个SaaS的竞争优势,是由有意义的差异化决定;这只能是服务的差异化,而非产品差异。
服务产能,是衡量好SaaS的重要标准一个能解决客户任意复杂需求的SaaS,不一定就是好SaaS,这还要看它的服务产能。
不但生产制造有产能问题,服务同样也有服务产能问题。而且对于SaaS来说,服务产能还是一个评价好SaaS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所谓高服务产能,是指在服务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并不需要改变服务要素,也不会影响到客户的服务体验。
很容易联想到,服务产能是SaaS的可复制性、规模化和效率增长的要求。传统企业软件之所以到了规模化增长的天花板,主要就因为没有解决服务产能问题。SaaS的一些不符合行业规律的做法,比如个性化开发、私有云部署等,都会导致服务产能的降低。极端情况下,与企业软件就相差无几了。
必须认识到,即使服务产能的小幅降低,都会导致经营成本的大幅上升;更大问题是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使客户服务体验变差。
服务质量,是SaaS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SaaS既然是服务,那么服务就必须有服务水平或服务质量的评价。
SaaS的服务质量,基本上是以客户的预期为基准,由客户的服务体验给出的评价。因为在客户的期望与体验之间存在一条鸿沟,服务质量的管理目标,就是缩小这个差距。即要么降低客户的期望、要么提升客户体验。
这里面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即把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或者说,即使改善了产品质量,也并不一定能提高服务质量。很多SaaS公司始终在这个误区里打转转,无论在市场和销售上遇到什么障碍,回来就猛改产品,而不是先看一下是否服务端存在问题。
一个好SaaS应该是尽可能少的人工介入和干预,即服务包中的人工因素越少越好,最好由软件按照流程自动化完成更多工作。因为人工的介入,会使SaaS的服务质量不稳定。比如数据营销服务业务,由于不同建模和算法人员的介入,每一个服务的质量可能不同。
好SaaS当然需要高服务质量。但是不是服务质量越高越好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高质量必定对应高成本。维持稳定的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才是合适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很明显,服务质量与服务产能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关系。即服务产能在保持服务质量不变的同时,必须满足服务需求的波动。
三、服务管理:SaaS运营的本质最近,我收到不少关于SaaS运营方面的咨询服务。我也知道,这些SaaS企业已经尝试了研发、产品、市场、销售和服务所有流程的优化,但仍然达不到经营目标,所以才会产生咨询的需求。
在SaaS运营方面,同样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即软件企业的运营内容,并不完全适合Saa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