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聊聊创作成本这件事( 二 )


创作成本主要分两方面:

  • 一是内容的生产成本,内容的长度,例如文字的字数,视频的时长,音频的时长等。
  • 二是内容的制作成本,内容产生最初始的媒介基本都是文字,然后再由文字制作成图片,可能还会制作成视频(我们看到的视频很多也都是先把台词写好照录的),内容在媒介之间转换。这其中还有工具的使用成本,例如漫画,需要专业的人来设计,很多视频背后都是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从拍摄到剪辑,制作成本要高很多。
内容的效果跟长度和制作质量并不是正比例关系,并不是说内容越长,质量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但对于作者而言,内容的生产成本又是不同的。况且创作者都会有个担忧,担心有一天自己的创作枯竭,不再有生产内容的灵感,无法保证原有的更新频率,内容创作与更新频次之间是矛盾的,所以有的创作者总本能的会有所保留。这一方面要求创作者自身不断的去学习,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创作者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内容。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有的作者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发不同形式的内容。在公众号上发长文,然后再把长文分段发微博,这样本来公众号一次更新的内容,可以在微博上更新10次,然后再制作成5个视频发到抖音和B站上。其实内容的源头是一样的,可用户消费内容的媒介不同,作者的更新频次也不同,当然这种变化也是因为平台的内容特性不同。转化成数据指标,作者获得的粉丝、评论和点赞可能都要比单发一次长文或长视频更好。
而且这个事关键的点在于,你最终收获的粉丝、评论质量并无区别。也就是说不管是长内容,短内容,你收获的粉丝质量,评论质量不会有什么差别,依然是喜欢你的粉丝,依然是用户的真实看法。所以说对于创作者而言,怎么去拆内容,把握内容的发布节奏就变得非常重要。
#专栏作家#yunrui,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片刻产品经理,6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生产成本|聊聊创作成本这件事】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