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评论丨建议立法禁止老师给子女补课,不靠谱的网帖也不能一删了之

无论是删帖还是机械化的回复,都不能满足融媒体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
一位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的群众留言板上,建议立法禁止老师给自己子女补课,理由是“有失公平”。宁波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篇帖子确有其事,也是他们回复的。但又表示,网友的跟帖也说明了他们的态度,教育局没有立法权。
红星新闻|评论丨建议立法禁止老师给子女补课,不靠谱的网帖也不能一删了之
文章插图
事情到此为止,算是告一段落。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这篇网帖不知何时被删掉了。据报道,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是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2013年9月推出以来,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网民诉求有效闭环解决机制,各部门的受理与回复率在98%以上。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官方设立的,让老百姓来发声的平台。暂且不论这位网友的身份是不是家长,他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他的建议是不是符合实际,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触犯与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性条款,他就有权利在这里发布自己的意见。因为,提建议是公民的权利,宁波官方设立这个平台,就是为公民发声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
目前,还不清楚是谁删了帖,但删帖之举并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影响到老百姓合法权益的履行,另一方面会让人质疑官方只想听到想听到的声音,那就会降低平台的公信力,造成沟通障碍。而实际上,设立这个平台的初衷,应当是想要更为便捷地与网络空间对接,更有效地接收来自老百姓一侧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声音。行政最忌讳的就是信息不畅,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与自己的服务对象之间,如果出现信息不畅的情况,就会极大地提高沟通成本,降低行政效率。
固然,这位网友的建议角度刁钻,毫无逻辑可言,令人啼笑皆非。虽然许多媒体在转发时都冠之以“家长”的身份,但笔者认为更像是一种搞怪。不过,即使是搞怪之言,发布在公开设立的民生平台上,依然值得认真对待。从截图看,教育局方面是按照惯常的标准用语进行了回答。这么说当然不能说有什么错,但是对于网友的提问,应当有更为明晰准确的态度。教育局只是回复了一个类似“知道了”的回帖,没有解决网友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教育局没说,反倒是网友帮忙作了回答。网友的回答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并不具有权威性。这就像网络舆情处置一样,该发声的没有发声,留下舆论空白,相当于把舆论的主动权拱手相让。这次幸运的是,有网友替官方补白。遗憾的是,这个补白也跟着一起被删除了。
网络时代,人与人能够很方便地建立直接连接,人与机构之间也是如此。网络是一个模糊了空间和时间的虚拟维度,问题一旦产生,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就会一直存在。互联网还有截屏、存储等技术手段,即使删了,也会被人重新翻出来,所以回避是避无可避的。
这就对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许按照以往的标准,教育局的回复已经算是非常客气了。而到了互联网化的今天,这样的回复就显得过于标准化和程序化,有失信息含量。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到,低信息含量的媒介,必然会引起受众广泛的参与,他们会自行补足信息,以促进传播。所以,无论是删帖还是机械化的回复,都不能满足融媒体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鹏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 红星新闻|评论丨建议立法禁止老师给子女补课,不靠谱的网帖也不能一删了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