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都在干什么呢?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盛大的禅让大典,将象征着皇帝权力的传国玉玺授予十五子永琰,而他则自称为太上皇帝,至此,乾隆的“退休”生涯开始了 。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太上皇,有好下场的着实不多,比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他们的“退休”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尽人意,既如此,乾隆为何会心甘情愿的当一个太上皇呢?
实际上,乾隆之所以要当太上皇,除了和他当年许下承诺,不超越自己爷爷康熙在位的年数有关之外,背后还有乾隆不少小心思 。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退位后,一共当了三年的太上皇,那么,在这三年里,他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和儿子嘉庆皇帝又是如何相处的呢?
只能说,乾隆的这个太上皇,当地别提有多舒服了,活脱脱就是当时大清朝一个大号的皇帝,在这三年里,他确实干了不少事情,但几乎每一件事,都和给他自己“十全老人”这个称号上,如何添光增彩有关,总之,乾隆的太上皇生涯,和他当皇帝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了一个称号而已 。
乾隆|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都在干什么呢?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登基后,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清,国库充盈,将士雄壮,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平定了大小金川、准噶尔等动乱,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功绩,让乾隆皇帝颇有些飘飘然 。
大清盛世,由我再创,英明神武,舍我其谁?
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的心声,既然生前的事都做的差不多了,那么就要考虑身后名了,怎么才能流芳千古呢?那莫过于来一把禅让了 。
并且,在他看来,尧舜的禅让,只不过是禅给了异姓,充其量只能叫做“外禅”,而秦始皇以后的禅让,大多虚有其表,但自己要做的,是空前绝后的“内禅” 。
他就是要把自己铭刻在历史上,不仅要超越历史,还要创造纪录,让自己“圣主”的名声,万世流传 。
因此,乾隆六十一年被改为了嘉庆元年,乾隆皇帝郑重其事地进行了禅让大典,这一刻,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历史上最伟大,也最光荣的千古完人 。
“今明足授受,为千古第一全人 。”——乾隆皇帝在禅让大典上的自我评价
自此,封建历史上最平稳的一次权力交接就此完成,乾隆皇帝也光荣的升级为太上皇,那么,在禅让之后,乾隆的太上皇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呢?在这期间,他又都干了什么呢?从史料记载显示,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相当惬意,不仅把权力紧紧地抓在自己手里,还时刻的不忘给自己的身后名添砖加瓦 。
乾隆|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都在干什么呢?
文章图片

整体来说,乾隆当了三年太上皇,干了三件大事 。
第一、办了一次千叟宴
千叟宴这个风俗,是当年康熙皇帝开的头,康熙在位期间,曾先后举办过两次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和康熙六十一年 。
而在举办第二次的时候,当时已经12岁的乾隆皇帝有幸参与,亲眼见证了千叟宴的盛况,因此,事事效仿康熙的他,在登基后,也照葫芦画瓢,把千叟宴这个习俗,继承了下来 。
乾隆五十年,为表示皇恩浩荡,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了他执政期间的第一次千叟宴,当时参与的官民多达3000余人,据传,其中还有一位寿龄141岁的老人 。
这次千叟宴,让乾隆皇帝赢得了“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的美誉,这让他极为高兴,因此,在嘉庆元年,第二次千叟宴,便声势浩大的召开 。
当时的乾隆,已经是86岁高龄,但看到嘉庆帝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集体向自己跪拜,并山呼万岁时,乾隆皇帝是志得意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