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线办公的潮起潮落( 四 )


可坊间对于陈航的离职还是有很多争议,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钉钉的独立性和阿里的集团战略有着不可调和的分歧。早在2019年,阿里就尝试让钉钉融入阿里云,而后的“云钉一体”战略预示了陈航最终的归宿。
钉钉的成功离不开免费策略,也就离不开阿里不计产出的投入,据说仅在疫情期间抢夺视频会议的入口,钉钉单日的补贴规模过亿,烧钱速度不亚于社区团购大战。而钉钉的盈利模式却相对单一,主要依赖ISV的佣金分成。相比于已经是现金牛业务的阿里云,钉钉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在线办公的最大悬念也在于此。
企业微信2020年度大会上,腾讯官方对外披露了一组新数据:企业微信服务的企业和组织数已达到550万,拥有1.3亿的活跃用户,相比2019年有了倍数级增长,企业微信目前服务的微信用户数已经达到了4亿。
和钉钉的4亿用户数量相比,企业微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但“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的价值已经初见成效;虽然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还比较浅,但在2020年一年时间就迭代了1128 项功能,在私域流量的理念下逐步和钉钉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并围绕教育、政务和中小企业进行突围。
向钉钉发起冲击的还有飞书,和早期的钉钉一样选择了免费策略。以ISV分成为例,钉钉的佣金比例约为15%,飞书目前并未对渠道伙伴收取佣金。或许在体量的对比下,飞书在短时间内很难撬动钉钉的行业地位,但卧榻之侧有一头野心勃勃的猛兽,将不可避免地牵制钉钉的注意力。
在线办公的故事还将继续,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在线办公市场最后的格局,不过长达七年的市场演变,为To B市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
在线办公并不是纯粹的To B赛道,巨头统治市场已经是既定事实,价格战、营销战、资源战等市场争夺策略也有着明显的To C痕迹。也就预示着,To B绝非是理想中的赛道,巨头们仍在以近乎野蛮的方式瓜分市场,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玩家可能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To B的市场规则。
同时也在警示企服市场的创业者们。imo班聊等早期玩家的思路并没有什么错,但错判了市场周期;纷享销客拒绝了阿里的橄榄枝,被迫驶离了互联网的焦点中心;几经转换赛道的简道云,偏偏等到了低代码的风口……巨头们势在必得的赛道中,创业者只有找准了定位,才有机会活下去。预判市场的潜在趋势,避免和巨头的直面对抗,仍然是所有To B创业者的必修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