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点外卖前先聊一下?美团推出“饭小圈”,吃个饭都能社交( 二 )
而网友所指的那种社交方式,类似于某App中的动态分享,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甚至部分网友会在留言区出现越界的行为,比如yp、恶意评论、索要联系方式等。
文章插图
其次,饭小圈允许用户在两分钟内取消外卖订单分享,取消按钮一般会出现在用户成功下单后。如果用户错过了取消分享的机会,不用担心,美团提供了两种备选方案,一种是直接在分享界面删除该动态;另一种则是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中选择关闭饭小圈。
文章插图
最后,饭小圈隐私保护协议显示,敏感订单不会自动同步至动态界面,比如出行订单、情趣用品、药物信息等。美团承诺,饭小圈只会自动分享美食、甜品等相关内容。
文章插图
另外,如果用户或好友不想透露真实姓名和具体的位置,完全可以不进行设置,这样一来便只会显示昵称。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可以根据店铺的位置,大致猜测出是哪位好友吗?
其实不然,原因有两点:
- 如果你不知道好友住哪,即便该店铺距离好友家很近,也无法推测出是这位好友是谁;
- 知道好友家在哪,但是该好友并未透露真实姓名,而外卖订单上显示的店铺位置,可能与好友所在位置较远,所以无法推测出具体是哪位好友。

文章插图
三、“外卖+社交”的模式能让美团走多远?尽管饭小圈不会泄漏用户隐私,但是“外卖+社交”的模式真的能成功吗?
美团做社交的原因,可能是想在外卖业务的基础上提高佣金收入和降低骑手成本,通过社交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因为当粉丝数,在业务范围内,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用户新增与流量见顶,获客成本和难度会随之上升。
不过,非社交类App推出相关的社交功能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在不同的平台维护不同的社交关系,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既然熟人社交都用微信或QQ,用户为何还要用去其他类似的平台进行社交呢?
其二,工具类App做社交,其出发点通常是解决用户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需求,以至于用户只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这就好比用户打开滴滴是为了叫车,打开微信是为了与好友聊天,打开美团是为了点外卖一样。
其三,当某款App加入社交功能时,可能会有部分用户为了一时的新鲜感去体验尝鲜,等待热度过去了,这项社交功能可能就被用户抛弃了。比如微信圈子,即便没有这项功能,也不会对微信带来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所以,社交功能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如何能够持续吸引用户,让他们去使用这项功能才是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美团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外,有一款名为“Snackpass”的App,同样是将外卖订单信息分享出去,却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平均渗透率高达80%以上,用户每天使用Snackpass下单4.5次。当然,社交+外卖模式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并能代表国内市场同样适用,毕竟两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说实话,美团推出社交功能,可能更多的是为了促进用户消费。至于美团能否复制Snackpass的成功,那就要看国内用户是否喜欢这类社交玩法了。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MoFirLee;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
推荐阅读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腾讯|被约谈点名,坏消息一个接一个,马化腾还扛得住吗?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中消协|8点1氪丨肯德基客服回应盲盒被中消协点名;微信灰测“朋友圈折叠图片”功能;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
- 盲盒|【黑马早报】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地产5大家族财富蒸发近3000亿;中消协点名肯德基盲盒套餐;任泽平微博被...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