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放慢脚步, 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三 )
文章插图
我劝表姐,平时看着老人朋友圈不对劲,就该提醒他们。表姐回了一句:去年一个闺蜜抑郁症自杀,我换了张黑色十字架的头像,老爷子立马电话追过来,说不吉利。挂了电话我就把老人家屏蔽了……像表姐这样,微信里先把爹妈、长辈屏蔽掉的,周围实在不少。可是别忘了,我们不耐烦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也阻止不了耸人听闻、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为他们的贴心知己:央视曝光:这种菜千万别吃!全国都在看!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桃子与西瓜一起吃,等于吃砒霜!!香港风水师:明年必发大财的属相!!中国四大全球布局,安倍已经吓尿!!东亚战局已定,美国后院危在旦夕!!采访人员暗访,太无耻了,江苏人都要转起来!!边防军一次被狼吃掉66人,全球预警!!……作家黄章晋说,中国老年人最喜欢关注的信息来源,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健康养生营销号,它们一边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边提供所谓“健康养生”的知识,推销各种灵丹妙药。这种营销号几乎在遍布全中国每个地区,并且渐渐实现了本土化渗透。你根本搞不清,它们的内容雷同,是因为相互抄袭,还是背后组织就那么几家。有时候真觉得,微信里,我们跟爸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但是,该责备的,是父母吗?
文章插图
网上有过很多看似客观的评论:(中老年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听风就是雨,觉得合乎逻辑就深信不疑……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并不介意是否编造……他们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呢”“转一转又不害人”……说的对吗?都对。但是并不完全。整整七十年前,年轻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写过一本小册子《乡土中国》,把这个问题说的很透彻。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变迁极慢,知识更新更缓,长辈的经验无论于社会还是家庭,皆为财富,他们天然是社会和家庭的权威。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变迁急剧加快,经验再也不足以指导未来,以前的权威,就开始慢慢沦落为边缘人,被进入城市的晚辈越甩越远。更不用说今日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更新速度不但以分钟计,而且几乎是无国界的全球共享。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时代,很多父母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而是多元化的新知识储备。
文章插图
1998年,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跟一群朋友聊天,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二十年。那是几个好朋友在讨论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电脑,一个朋友争论不过其他人,下意识的回了一句:你们说的都不对,我儿子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那个说话的朋友,已是大名鼎鼎的大学教授,而他的孩子还仅仅是个高中生。过去几百上千年里,儿子听老子是天经地义,没想到突然这一天,老子得听儿子的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话立刻点醒了富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周晓虹,他立刻察觉到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正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二十年后,周晓虹把他多年的研究写成了一本详实的专著,题目是他发明的那个已经广为人知的概念:“文化反哺”。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不啻一场“代际革命”。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王卡|宣告一个时代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月底停止运营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到店消费3.0时代,如何留住实体店消费者?
- 数字化|华策影视:成立专门元宇宙新业务部门,抢抓数字化时代新发展机遇
- 互联网时代|马云:阿里巴巴不能倒闭,否则会有3000万人失业
- 王饱饱|新消费时代,品牌增长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