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回A首日就"牵手",中国电信和上海组"数字化转型CP"( 四 )


作为上海电信运营商中的主力军,中国信息化建设长期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电信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当仁不让的主要建设者和推进者。
数据显示,上海电信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级信息通信网络和“云网一体”的服务能力,通过“连接+算力+平台+应用”的服务模式,在线服务客户数超过2500万户。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电信在上海地区的千兆光网端口数超千万个,覆盖全市家庭、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投入使用的5G基站超1.6万个,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和街镇;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4T;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架数超过6万个,是全市最大IDC运营商。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电信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地位。到2025年,投入服务的5G基站超过4万个,主流用户普及千兆带宽,国际出口带宽合计超过6T;在上海设立中国电信长三角区域研发实体,重点研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网信安全、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聚焦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应用。
其中,重点推进5G网络、智能物联网、边缘云计算与城市支柱行业的应用融合,打造至少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形成不少于10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支撑重点行业智能示范工厂建设。
此外,上海电信还将组建不少于500人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运营商的云网优势,全面提高上海全市重要产业经济和城市运行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05长三角的“联合大脑”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350亿元打造的中国电信临港园区。规划显示,临港园区最终将占地300余亩,建设一节点、一枢纽、两平台。
其中,节点为长三角天翼云核心节点,保障长三角区域大型企事业和政府机构的云网一体化服务需求;枢纽是第二海光缆登陆站和新增海缆通信系统,为了进一步上海面向“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国际通信枢纽能力;两个平台,一个是大型公共运算力平台。为上海全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提供充沛算力保障,另一个则是全球数据枢纽平台,满足国内“走出去”企业和境外“走进来”企业入驻临港对跨境数据高效流通方面的诉求。
启信宝显示,2021年4月,中国电信成立了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此前,中国电信在浦东康桥区域已经建成千亩级的信息园区,该园区于2003年启动建设,如今已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网络核心枢纽和高品质数据中心所在地。
“临港算力公司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共算力平台,预计铺设4.5万个算力机架。”一位接近上海电信的人士告诉采访人员,与常规IDC相比,虽然算力机架自身的投资密度和能耗密度高一倍以上,但通过算力能力的共享复用,整座城市的综合算力能耗将因此下降10 倍。
这并非难以想象。
奉贤区科委副主任张卫成正在准备为奉贤新城打造一个“孪生兄弟”。在顶层设计规划中,建设之初,便将数字化的“血液”和“基因”融入新城的每个肌体和神经元中,当物理空间的新城建成那天,也是数字空间里“孪生”新城出生的那天。
届时,新城的每座建筑将会“说话”,温度、湿度都能自动调节,降低空耗,交通变得更加智能,拥堵将逐渐消失,是一个有着智慧车、聪明路的未来城,可以让民众感知和遇见未见的未来新城。
这样的“未来新城”需要一个智慧大脑。
作为战略性产业的科技基础设施,一座城市有没有超算中心,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大脑”能否高质量运转的关键。无论是上海数字化转型升级聚焦三个领域:生活、经济、治理,还是结合“五个新城”建设目标,规划“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的未来之城先行区,都需要强大的算力将“爆炸的数据”变成可视化、可执行的决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