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谢晋元遇害后:妻常被骚扰,因贫困两次求蒋介石被拒,儿女多成才

1941年4月24日,广东蕉岭乡下的一个农妇,突然听闻了一个惊天噩耗:那个自己等待了5年之久,曾信誓旦旦许诺一定会回来接自己和孩子的男人,遇害了 。
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一噩耗会是真的 。为了撑起这个家,她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心甘情愿成为每日下地干活的农妇,一直支撑着她的就是一家团圆的信念 。
丈夫遇害的消息,就像是一个子弹,打进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她几欲崩溃 。她多想随他而去,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家里还有年近七旬的公公和4个还未长大的儿女 。倘若她倒下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这个农妇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的妻子凌维诚 。很多人了解谢晋元,是因为电影《八佰》,他是那支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部队的最高长官 。
谢晋元|谢晋元遇害后:妻常被骚扰,因贫困两次求蒋介石被拒,儿女多成才
文章图片

起初,凌维诚并不理解丈夫的意图 。她对他说:“你在哪儿,我就该在哪儿!”谢晋元知道妻子舍不得,便指了指3个年幼的孩子 。凌维诚明白了:是啊,她要保住孩子 。
临别之际,谢晋元满怀深情地对妻子说:
让你呆在这么苦的地方,实在是不得已……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到胜利那天,我就来接你们回上海 。
就这样,这对有情人分开了 。对于丈夫会接她回上海的承诺,凌维诚从未怀疑,这也成了此后艰难生活中支撑她的信念 。只是此时的夫妻俩谁都不曾想到,这次一别,再见已是生死相隔 。
回到广东蕉岭后不久,凌维诚生下孩子,依照丈夫的嘱托,给他取名“谢继民” 。当时在广东老家的除了凌维诚和4个孩子,还有公婆2人以及谢晋元大哥的女儿谢孟招,总共8口人 。
公婆年事已高,几个孩子还小,养家糊口的重担都落在了凌维诚这个原本养尊处优的“富家太太”身上 。虽然谢晋元平时会寄一些钱回家,但对于这个人口众多的家庭来说,谢晋元省下的这些钱饷只能是杯水车薪 。
所以怎么养活一家老小,成了凌维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农家唯一能够解决生计的办法,只有种田 。
从此,她脱下了旗袍和漂亮的皮鞋,穿起了粗布麻衣,学会了下地种田 。
每天天不亮,凌维诚就早早起床,为家里人煮好一大锅米饭,然后下地干活 。孩子们起来也见不到母亲,就相互照顾,饿了就从锅里盛点饭配着咸菜充饥 。一直到傍晚时分,凌维诚才会回家 。
多年以后,儿子谢继民回忆起这段时光,感慨地说:
我无法想象,母亲原是一个衣食无忧、爱好音乐和艺术的女子,日后每天下地播种、挑粪、施肥……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过来……
支撑着凌维诚的,是那句“我会来接你们” 。但她等来的,是丈夫遇害的消息 。
得知这一消息,凌维诚的第一反应是:回上海,在丈夫的墓前痛哭一场 。她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只是当几个孩子问她要去哪儿时,她硬是没有迈出家门 。当时上海依旧被日军占领,她此去如果有什么不测,孩子怎么办?除了忍耐,她别无它法 。
之前家里也只是勉强果腹,甚至有些时候还要挨饿 。现在丈夫遇害,几个孩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摆在凌维诚面前的现实越加困难 。
不久后,她得知国民政府要给谢晋元家属发一些抚恤金 。于是在这年秋天,她带着4个孩子踏上了前往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路途 。
此去,凌维诚有两个打算,一方面是领回丈夫的抚恤金;另一方面是希望当局能帮忙安排一下几个孩子的读书之事,因为丈夫在1939年时的家信中曾说过:
除教育费得请政府补助外,大人以下应宜刻苦自励,不轻受人分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