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

公元前135年,年轻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用和亲的方式,来维护与匈奴之间脆弱的和平 。
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
文章图片

公元前129年,四将军出击匈奴,三路无功而返,唯有卫青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 。
这是汉帝国第一次远征,也是卫青第一次率军对匈奴作战,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
元朔元年,卫青再次斩获数千;
元朔二年,卫青率军从云中包抄河南地,大败匈奴,俘获3000人,夺取河南地;
元朔五年,卫青率军对右贤王部发动突袭,俘敌15000人;
元朔六年,卫青统军两次远征匈奴,与匈奴主力会战,斩敌万余人;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卫青与匈奴单于主力大战,斩敌19000余人,自身亦损失惨重 。
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
文章图片

卫青的7次参战记录中,他的直属大军从没有迷路的困扰,而霍去病则更甚 。
在互有伤损的阴山会战中,霍去病第一次参战,却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大军数百里斩敌2000 。
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先是从陇西打穿河西走廊,再从阴山以北绕行至河西走廊以北,从敦煌贯通陇西 。
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单独率军行动,直抵左贤王部,斩敌7万有余,并追击其残部到狼居胥山脚下而回 。
其他将军都曾迷路,卫青、霍去病先后多次参加对匈奴的作战,为何他们二人却从不迷路,这是不是巧合?
从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的行军路线可以看出,这绝非巧合 。
经过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对河西地理有所熟悉,决定率骑兵长距离迂回,从朔方出发,沿贺兰山北进,绕道居延泽,然后南下,从敦煌对河西走廊上的匈奴发起攻击 。
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
文章图片

如果霍去病能够不迷路,全靠运气和巧合的话,那么这条路绝对会耗光他所有的运气 。
连比他路线简单得多的公孙敖都迷路了,但霍去病却没有 。
这足以证明,卫青霍去病不像其他将军那样经常迷路,不是靠运气而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诀窍的 。
03
卫青霍去病为什么不迷路,有几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1)因为汉帝国战马的丰富,卫青霍去病得以在战役中大量使用骑兵 。比起步兵两条腿,四条腿的骑兵显然具有更快的速度,在草原上也就更不容易迷路 。
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
文章图片

2)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回到长安 。汉廷对匈奴和河西有了基础的认知,从此以后对匈奴的战役,至少比以前瞎子摸象要好得多了 。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
【霍去病|古代没有GPS,李广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却总能找到匈奴?】如果我们查阅相关记录,会发现在卫青、霍去病麾下,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群人 。
河西之战中,霍去病麾下封侯的将领有3人,分别是赵破奴、高不识和仆多;漠北之战中,有4人因军功封侯,分别是路博德、复陆支、伊即靬、卫山 。
在这7人之中,高不识、仆多、复陆支、伊即靬4人,都是匈奴降将 。
由于某种原因,这些人被隐藏在了历史的记载之中,大家都不熟悉,但有两个人大家是很熟悉的 。
一个是赵信,本是匈奴小王,后投汉,参与了3次北伐匈奴的战役,后在阴山会战中被匈奴俘获,再次悖反匈奴 。
另一个是堂邑父,匈奴人,张骞出使西域的副使者,后来回到汉朝,也曾多次参与汉军北伐,后来死在长安 。
历史学家也曾做过统计,在汉武帝即位的前20年里,因军功封侯的有32人,其中的匈奴投降者占了18人之多,超过半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