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在隋朝后期,隋炀帝不惜民力,搞各种各样的大工程建设,还发动群众远征 。导致了社会上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直接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时的反隋势力,渐渐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李渊占据了关中,王世充占据了河南,窦建德占据了河北 。
众所周知,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那就代表李渊的势力是最强的吗?其实这三人的势力中,窦建德的势力是最弱的,但窦建德是最得民心的 。因为窦建德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与普通百姓接触的机会是最多的,因此他懂百姓的想法,理解百姓的做法,知道百姓的难处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二、窦建德得民心的原因
窦建德得民心与他的为人处世有关 。隋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他朋友的父母因为没钱治病而去世,父母生前连治病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死后安葬了 。窦建德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来自己所有的积蓄去给他的朋友安葬父母 。
窦建德家世代为农,他本身也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却因为当时繁重的徭役,而被迫无奈卷入了农民起义当中 。隋炀帝不懂体恤百姓,只顾着保住自己的皇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完全不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眼里 。因此他不甘心为这样自私自利的皇帝卖命,他也加入了农民起义当中去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前面提到他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把所有的积蓄给了他的朋友安葬父母,“患难见真情” 。人在穷的时候,可以看清楚周围的人,有些人只可以“同富贵”而不能“共患难” 。而窦建德是可以跟朋友“共患难”的,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在军队中,窦建德跟士兵们同吃同住 。他虽然没有像李渊那么优越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为人重情义的性格,让很多人都愿意加入他的队伍,为他卖命、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因此他是当时三大势力中,发展得最快的 。他认为作为一名君主要有德行,“以德服人”,这样臣子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于自己的管理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三、建德失败的原因
毕竟家庭背景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眼光也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见识都不一样 。前面也提到,李渊的出生于贵族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在朝廷中有职位的人,他又得到隋炀帝的器重,还当过刺史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李渊比窦建德更了解朝廷的情况,再加上李渊当过刺史,认识的官员比窦建德多 。人际方面,李渊就很有优势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而窦建德只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世代务农的家庭,他所结识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他虽然重情义,有着心怀天下的情怀,但对比于李渊,他少了点政治抱负,经验方面也比李渊少,以至于他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最终被李渊杀害 。
四、李渊公开杀害窦建德的后果
当时李渊已经入关称帝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心要把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势力消灭掉 。在隋朝的时候,李渊和王世充是同僚,由于李渊称帝不久,他为了稳住朝廷的人心,不敢公开杀掉王世充 。于是将王世充发配去四川,在途中,王世充被仇人杀害 。窦建德只是一个农民,李渊认为杀了他也不会对朝廷有很大影响 。
李渊|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但是李渊忽略了一点,虽然窦建德是农民出身,但他在河北一带是非常得民心的 。在当时河北百姓的心中,窦建德如同天子般的地位 。他得到了河北人们的爱戴,对于河北百姓来说,窦建德就是皇帝,只是他没有李渊统治的范围广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