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文化多可怕!


诸葛亮|有文化多可怕!
文章图片
01
公元256年,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去世后,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由卫将军晋升为大将军,正式成为蜀汉军界的第一强人 。
其实,从238年开始,姜维便以各种身份领兵北伐魏国,各有胜负 。
此时,姜维终于摆脱了费祎的压制,开始正式大规模进攻魏国 。
然而出师北伐第一站并不顺利 。
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兵分两路约定会师上邽,但是胡济没有按时到达,姜维死伤很大,导致朝廷内外和陇西出现躁动 。
257年,魏国的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认为这是千载良机,准备再次出兵 。
但有了上一次的惨败,蜀国不少大臣都坚决反对再次北伐 。
首先跳出来的是中散大夫谯周,理由很简单:蜀国国力大不如诸葛亮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再也无法承受大规模的战争 。
诸葛亮|有文化多可怕!
文章图片
姜维的铁杆嫡系侍中兼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陈祗对此强烈反对 。
更关键的是刘禅的近身太监黄皓支持陈祗,最终以主战派胜利而告终 。
然而,谯周并不服气,回家做了一篇足可以将其钉在十字架上的文章《仇国论》 。
大致意思给各位展示一下:
谯周虚构 “因余”和“肇建”两个国家,因余是小国,肇建是大国,余国人高贤卿与伏愚子进行辩论,最终得出结论:
“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 。”
意思是:大国的能力强,就可以讨伐别的国家;小国的国力弱,就应该体恤人民的疾苦,苟延残喘的活着·····
这么明显地卖国文章,却被公开发行,也丝毫没影响谯周升迁,不久他升任为光禄大夫 。
就连陈寿也在《三国志》为谯周说话: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 。”
意思就是:谯周有道理,但说不过陈祗 。
转眼到了263年,邓艾从阴平偷渡长驱直入逼近成都 。
成都城内百姓仓皇逃跑,躲入山林之中,官府无法禁止 。
后主刘禅立即组织群臣开会,绞尽脑汁讨论得出几个方案:
(1)与吴国是盟国,可以逃奔东吴;
(2)南中七郡可以另行偏安 。
此时陈祗已死,姜维正在前线御敌,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已经战死绵竹 。
谯周关键时刻大义凛然说道:自古没有寄身他国的天子,而且魏国将来以大灭小早晚吞并吴国,届时还要受辱 。当初早早跑到南方可以,今天大敌当前恐怕跑不了 。
所以结果只有一个:投降 。
陈寿记载:当谯周主张投降后,大臣们都“刁难”谯周,问他:投降之后你让陛下怎么办?
谯周理直气壮地说道:“如果不给陛下列土封疆,我到京城跟他们理论!”
刘禅相信了谯周的话,下令投降,季汉灭亡,至于后来谯周有没有到京城去理论,就不知道了 。
不过司马昭却表扬了谯周同志:“你有保全国家的大功劳!给你封个侯爵吧!”
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
“····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 。”
谯周的卖国贼嘴脸,在陈寿笔下成为了投降有理 。
诸葛亮|有文化多可怕!
文章图片
02
陈寿为何如此偏爱谯周呢?
事情缘由要从谯周和陈寿的身份说起 。
谯周是巴西郡西充国县人,陈寿是巴西郡安汉县,两人不仅是同乡,谯周还是陈寿的老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