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汤金钊:清官廉吏也有隐形腐败
◆◆ ◆
文 |石禄生
1
清道光十九年(1839),山西省介休县的县令,亲笔写了一封举报信,逐级呈送到山西布政使张澧(lǐ)中和巡抚杨国桢的手里,两位高官看了这封举报信,吓得汗如豆大 。
这封举报信,是一颗巨大的“反腐”炸弹,如果引爆,足以改变整个清廷的官场生态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那么,作为牵扯该案的头面人物,大学士汤金钊为什么必须要被庇护呢?原因有两点: 其一,汤金钊是朝廷上下公认的“清官廉吏”,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处事公平公正,不徇私情;而且做人低调、和蔼亲民;生活简朴,常年穿布鞋和粗褂,总之在官场和民间就没有说他不好的 。这种人物形象要是坍塌了,道光皇帝震怒,还不得把整个官场查个底朝天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汤金钊画像
其二,上述汤金钊的清官形象,都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 。至于他参与搞灰色收入,也不是出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他真的认为官员搞一些灰色创收是理所应当的,不在“腐败”范畴 。为了保护官员的灰色利益,汤金钊是“金口玉言”直谏皇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默许 。为此很多官员都打心眼里感激汤金钊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道光元年(1821),道光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他确是想打击官员搞灰色收入的,为此他准备采纳时任吏部尚书英和的建议,对官场的灰色收入潜规则(时称陋规)进行限制或立规矩,大概措施是给官员设定合理的灰色收入额度,超出部分算贪污腐败 。
但深受道光信任的汤金钊站出来反对,他给出的大概理由是,官场的灰色收入是绝对无法禁止的,既然如此,不如视而不见,官员反倒不敢做得太过分;一旦制定官方认可的陋规额度,那么官员就会公开搞灰色收入,达到规定额度之后,继续暗中搞创收,如此一来,陋规问题势必愈发严重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道光皇帝一听有道理,就放任官场灰色收入问题不管了,不闻不问,你知我知他知大家知,但谁也不去说破,至少维持了表面化的官场和谐 。对广大官员来说,汤金钊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让灰色收入合法化了,皆大欢喜 。以上,就是汤金钊深受皇帝信任,又受广大官员爱戴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汤金钊一副清官廉吏、人畜无害的厚道形象,他也就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官场偶像 。
2
汤金钊的正直与厚道,自带家庭基因 。他的父亲曾在家乡浙江萧山,开过一家汤圆店,有一次,有个大商行的会计来店里吃汤圆,走的时候把装有一万两银票的随身物品落下了,愣是想不起来丢哪了 。
一年之后,此人再次来店里吃汤圆,汤金钊的父亲原封不动将一万两银票交还给他 。汤家的厚道与正直,由此打开名声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乾隆五十九年(1794),汤金钊参加浙江省乡试考取第一名,喜中解元 。这是他一辈子引以为傲的经历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 。道光十四年(1834),汤金钊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 。有一次,他碰到一个在国子监读书的同乡岁贡生,觉得他很有才华,就题写了一块匾额【解元】送给他 。此匾现藏于品藏天下牌匾博物馆 。
汤金钊|灰色收入到底算不算腐败?社会公认的大清官,竟然也敛财
文章图片

清·道光甲午(1834)年 汤金钊题【解元】匾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岁贡生有别于举人,即未经全省乡试,在府试阶段就被选拔为国子监人才,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中专生 。而经读高中再考取大学的人,则类似于参加全省乡试考取举人者 。汤金钊肯定想起了自己当年考取解元的经历,所以他题写了【解元】二字勉励受匾人,相当于说他这个“中专生”的水平,跟高考状元在一个级别 。这对岁贡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言归正传 。汤金钊本人,是在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的,此后官运亨通 。嘉庆十三年(1808年),汤金钊入值上书房,陪侍嘉庆皇帝读书 。这个时期,身为太子的道光,经常出入上书房,他对汤金钊很敬重 。正是这个原因,后来道光登基后,对汤金钊十分信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