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耽改剧的红利还能吃多久?( 二 )
原耽圈的“冰”与“火”提到耽改剧,就不得不提到耽美。耽美文化从日本传至国内,2012年左右晋江言情开始衰退,小众的纯爱文化成了新的刺激点,此后,Prist、非天夜翔、巫哲、墨香铜臭、西子绪等一众纯爱作家先后成名。而最初,喜欢耽美的读者圈地自萌的居多,自觉原耽若是被摆到明面上,多少有点羞耻。
当时,大多数没人想到影视圈会注意到这一股小众文化,不过反过来讲,耽改剧流行,除了有资本的助推,本质上仍建立在这部分对耽美小说爱得深沉的忠实读者上,也建立在长达近十年经久不衰的耽美文化上。
换句话说,只要原耽圈还在,耽改剧就自带流量。
但是,原耽圈也已经不是以前的原耽圈了。老人闭麦退圈,新人狂喜乱舞,她们看了几本书就觉得懂了耽美的真谛,嘴里高喊着“同性才是真爱,异性是为了传宗接代”,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网络骂战。
文章插图
不得不承认,日渐饭圈化和低龄化的趋向,让整个圈子生出一种自我陶醉和天生优越的疯狂,也进而使得建立在原耽基础上的影视剧产业链,实际上始终摇摇欲坠。因为一旦不小心触动警戒线,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成长问题,无论是耽美还是耽改,都很可能直接被打回原形。
正如一位不混圈的耽美资深爱好者所说,“我宁愿所有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读者看客,而不是把他们奉上神坛,将之推入舆论漩涡”。
原耽圈的风气和浮躁,不仅让以前圈地自萌、较为克制与理性的那群粉丝渐渐流失,而且也直接影响了圈内作品的产出和质量。根据公开数据表示,当前在筹备中、已经版权交易、已开机、待播阶段,未来将要走上市场的耽改作品数量已经超过了80部,而这还不是最终的数字。
所以,当圈内早期知名的耽美小说几乎都被收入囊中,质量上差强人意的新文显然不能满足资本的需求。
回看近几年晋江积分榜上的作品,排名前十、前二十的差不多还不是原来那几本,整体变化不大。这意味着一方面很多名不副实的新作被追捧得太过,另一方面,原耽圈多少有些青黄不接了,一部分作者也受圈内浮躁的氛围影响,什么火就去写什么。
原耽是耽改剧的源头,很多人认为耽改剧最大的风险来自无法预测的监管动向,但“兄弟情”毕竟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方法。而如果源头出了问题,最大的可能是全面崩塌,并没有缓和的余地。
耽改潮流的生命周期可能更短?纵观影视剧的发展脉络,国产剧越来越多元化,但每一个时期多少也有流行的趋势,每一个类型的影视剧也有其黄金时代。
2000年后,古装剧、家庭伦理剧流行,综艺节目大行其道,《孝庄秘史》、《武林外传》、《乡村爱情》、《美人心计》等大批优秀作品陆续登场,带动市场经济发展;2009年,《仙剑奇侠传3》开播,掀起仙侠剧的一个高潮,而后《古剑奇谭》、《花千骨》等再续仙侠情怀;2011年,《宫锁心玉》开播,穿越潮流和清宫宫斗接踵而至。
古装、武侠、家庭伦理、军事谍战等题材的影视剧,大多最受老百姓欢迎,它们往往能经历巅峰到没落再重回舞台,不过也有不少曾经广受追捧,却最后几乎消失在荧幕上的类型剧。
比如穿越剧,2011年《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的连续热播,让穿越剧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题材,但此后除了2015年播出的《太子妃升职记》在网络上昙花一现,穿越剧的身影看似尤在,存在感却微乎其微。穿越剧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审查收紧,不予立项。
耽改剧比穿越剧背负了更大的政策风险,从《山河令》爆火之后,我们看到,备受瞩目的热门耽改剧没有一部成功定档,吃绝户的脏水早就泼到了《山河令》身上。更何况,从《镇魂》到《陈情令》、《山河令》,每一代耽改流量明星之中,都会有一人曝出负面新闻,这种频繁的翻车,是不是加剧了政策对耽改风口的收紧,这是背后资本最担心的。
推荐阅读
- 临沂市人民政府|星播临沂抖音生态大会 如何抓住短视频带货红利?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耽改”题材网络影视剧
- 红利|市场红利是增长最稀缺的因素
- 消费者|RCEP生效 为消费者送来红利
- 自播|红利退去,薇娅停播!品牌自播发展趋势如何?
- 场景|解码互联互通时代数字营销新红利,百度营销三大能力升级
- 百度智能|这个巨头的智能小程序与头部手机厂商互联互通,在技术红利中重开一局
- 百度|百度沈抖:互联网下一波红利是“互联互通”
- 移动互联网|百度沈抖:互联互通不是收拾残局,而是在技术红利中重开一局
- 百度|百度沈抖:互联网下一波红利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