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陈春花:新生代更具高自我效能感( 二 )


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来源数字化时代,“新个体”“强个体”正在出现,他们有着高自我效能感。那么,这些自我效能感都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先前的经验及实际成就、行为榜样(他人的成绩)、他人的劝说、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
先前的经验及实际成就
当个体在先前的任务中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获得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在往后的任务中,这种自我效能感能够为个体提供对自己能力的保证,在个体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能够让其保持自信。
行为榜样(他人的成绩)
标榜的成绩为观察者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和成功的信念。榜样与观察者越相似,要完成的任务关联性越强,对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起到的影响也越大。
他人的劝说
当受到尊敬的、有能力的人说服个体,使其认为自己具有完成某一项特定任务的能力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获得积极的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信心。
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
如果个体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比如焦虑、害怕或紧张,会较大程度地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压力源,帮助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数字技术催生了很多新商业模式和成长模式,这些模式带给年轻人的成功机会,远多于工业时代。过去,我们打造一个企业品牌大约需要50年或更长时间。但在今天,一家创业企业打造品牌只需5~6年的时间。数字化给自我效能感加了一针强心剂,数字技术强化了实际成就、行为榜样以及个体心理状态,让新生代自我效能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