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1928年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在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拿下陕西 。在早年,西北地区本就因为自然资源的限制而食不果腹,再加上时局动荡,战事不断,那里的百姓可谓难上加难 。
所以,在西北地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何处无土匪,何时不土匪 。”
1928年宋哲元被任命为陕西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 。
在陕西最“谍活”的土匪当属为祸凤翔的党玉琨 。在宋哲元的指挥下,宋哲元方击毙党玉琨2000余人,同时也俘获了5000人 。对于杀还是不杀,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
文章图片
宋哲元
城墙上一、二十丈的大口是宋哲元部耗时半个月之久的结果,也意味着跨进剿匪成功大门的半只脚 。这次战争,宋哲元大败敌军2000余人,同时俘获俘虏5000人 。历史上,对于俘虏,大将的做法一般都是教导遣散,或者收归麾下 。
但这位大将可不同,他考虑得比常人多得多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放虎归山难保他们不会再次结帮成派狼狈为奸,做尽歹事 。
【宋哲元|1928年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一念之仁便会酿成大祸,为了百姓得安宁,也为了给其余窥机而动、寻求东山再起的小土匪帮子一个威慑力,让他们忌惮于宋哲元的处置土匪的方式而自行缴械投降,解散本就不该存在的队伍 。
宋哲元决定坑杀5000俘虏 。他说,”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
“行刑地点设在凤翔城东八里的东头关帝庙镀金,那里有一口大枯井,而这口井便是这5000人的头颅的埋葬之处 。
50余名侩子手接力砍下为数众多的人质的头,但有些侩子手看见俘虏脸上求生的欲望和必死无疑的绝望,便于心不忍,这下砍一刀,那下便直接把人踢下去,让他们不必经受断头之痛,在地府也不至于是个无头鬼 。但因为有些刽子手是新手,经验不够,手臂无力,让那些可怜的俘虏没能利落的走,反而一刀,两刀,三刀之后才断 。
文章图片
宋哲元
有些并未完全砍断的头颅连着身体倒下枯井,囚犯的皮肉之痛蔓延整个身心,欲死之心更加强烈,井底传来惨绝人寰的嚎叫,充斥脑神经的疼痛最终让他们慢慢死去 。
这一手段实属残忍,但效果立竿见影,杀鸡儆猴之效从不令人失望,残余各地的小土匪无不闻风丧胆,畏惧宋哲元的心狠手辣便纷纷打消负隅顽抗的念头,放下武器,回归平民 。
从此,在这片土匪遍地的地方,土匪的踪迹销声匿迹,兵匪交战给百姓带来的烽火连天、流离失所的状况也随之飘散,这片土地随即恢复了往日不见了的安谧 。
经过这一战,宋哲元名声大起,褒言非议铺天盖地 。有人说宋哲元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解决后患,威震四方;也有人说宋哲元对这5000名俘虏赶尽杀绝,未免太过冷酷无情,在这5000名俘虏中也有不少是被党玉琨强迫抓去的 。
在行刑那天,宋哲元和一众将士正装坐在关帝庙的门前,在他们的眼前呈现的就是残酷的杀生,而关帝庙门口却是一副谈笑无间的情景,这或许对于久经沙场的宋哲元来说,是家常便饭 。
毕竟成王败寇,击杀俘虏的场面他或许也只不过是当场戏看 。宋哲元坐在关帝庙门前,一个是古代的武神,一个是近现代厮杀于战场上的上将,这二者不无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武者无情,只不过忠孝于国家和人民 。
文章图片
宋哲元
抗战名将
1931年宋哲元部队被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第29军,在这之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在事变第三天,宋哲元就率领第29军的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 。
推荐阅读
- 宋哲元|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结局如何?
- 宋哲元|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除掉这5000俘虏
- 张学良|必须要改旗易帜么?晚年张学良口述1928年易帜根本原因
- 张作霖|张作霖之死,内鬼是谁?
- 张作霖|张作霖之死,“内鬼”到底是谁?
- 张学良|张学良获得了第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心里不平衡,将自己的改为了特一号
- 宋哲元|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 宋哲元|抗日名将宋哲元:为何宁愿背负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 鲁迅|1928年,北新书局克扣鲁迅2万元版税,为此他无奈与老友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