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2亿人参加的相互宝、水滴筹为啥用户纷纷撤离跟保险一比才知晓
自从蚂蚁集团暂停上市的消息出现以后,关于马云和阿里旗下的业务的讨论,在互联网炸开了锅。作为蚂蚁集团主要负责人的马云,也有意避开风波,许久没有露面。
没料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蚂蚁集团暂停上市后,集团旗下开展的业务,也遭受网友们各种抵制和炮轰。
文章插图
其中,网友们炮轰的主要对象就是--相互宝。根据2021年2月,第2期大病互助的分摊费用是5.54元,创出新高!虽然分摊费用只是环比上涨0.54元,但是代表的趋势却是让人担忧。
相互宝作为一款网络互动产品,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网络互助成员,并且这个数字预计在2025年有望超过4.5亿。
自从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旗下的产品,相互宝分摊费用疯狂飙升,让许多加入相互宝的用户萌发了退出的念头。
很多用户认为,原本只是想利用相互宝,给自己或家人一个保障,但价格的不断飙升,自己好像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羊”。相互宝作为蚂蚁集团的创新代表性产品,在这两年风评确实急速下降了。
文章插图
相互宝是蚂蚁集团推出花呗和借呗后,又一款创新王炸性产品。相互宝在应用市场初期,反响非常不错,许多用户都认为可以用最低的钱,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
相互宝的宣传也围绕“一毛钱,享受30万元保障”开展,这也吸引了众多用户加入该产品。
相互宝为什么一时间能在市场如此受追捧呢?
其背后离不开“物美价廉”四字。相互宝既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保障需求,还颠覆传统购买保险价格高昂的局面,极大地减少用户购买保障所需的开支,正因如此,涌现一批批的用户加入相互宝。
文章插图
正如相互宝的宣传标语,用户在使用此产品时,只需要几毛钱就可以享受30万元保障,当用户身体情况出现重大疾病时,就可以申请提取这笔保障金。这对于相互宝而言也是产品的最大噱头,同时蚂蚁集团本身就具备庞大的流量基础,因此相互宝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国内。
相互宝在成立一年时间,用户数量就已超过1亿人口,依照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相互宝很快就可以超过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和借呗。但现实往往背道而驰,相互宝竟然在高速增长阶段突然停止增长,相互宝随意更改用户规则,也导致该产品陷入众矢之的。
文章插图
由于各种因素限制,用户无法完整地提供理赔材料,相互宝就会默认驳回用户理赔要求;分摊费也在一路上涨,从起初的几毛钱,上涨至快10元。此类情况的频频发生,让用户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成为了刀下的“韭菜”。
从0用户到突破1亿用户,相互宝仅仅只用1年时间,但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有超170万用户退出该产品。根据最新统计显示,相互宝分摊用户已经跌到1亿用户以下。
文章插图
用户分摊金额的不断上涨,用户数量不断跌到新低,不管是其中那一点,都足以让相互宝芒刺在背。非常明显的比较,今年11月第一期,相互宝大病互助分摊下来,用户需要支付4.83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用户只需要支付不到1块钱的费用。
其实分摊金额的上涨,也是在预期之中。一方面因为用户不断地退出,需要帮助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分摊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相互宝的管理费,并未因为用户的减少而降低。这两大方面,都导致分摊金逐步上涨。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