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怎样一个人?明明仁厚宽大之人,为何总被黑化( 二 )


西汉开国有143个列侯功臣,刘邦一个也没有杀,全部善终,而且这些列侯的后代子孙只不要犯罪,就可以把爵位永远继承下去,还有个异姓王长沙王吴芮刘邦就没有杀,因为吴芮忠于刘邦,没有背叛行为,吴芮原来也是项羽部将,但他就没有像燕王臧荼那样造反,所以善终 。
刘邦|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怎样一个人?明明仁厚宽大之人,为何总被黑化
文章图片

二、刘邦的为人
即使是项羽的族人和部将,刘邦也赦免了很多人,比如项羽的族人,刘邦全部赦免了,史书有记载:
《史记 项羽本纪》: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乃封项伯为射阳侯 。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
不仅不杀,而且还当成功臣封侯,比如项伯被封为射阳侯 。桃侯、平景侯、玄武侯都是项氏宗族的人,还赐姓刘 。项羽手下有个叫季布的大将,项羽被杀后,刘邦四处派人追杀季布,后来夏侯婴向刘邦说情,刘邦就赦免了季布,还让季布在汉朝做官,季布一直活到了汉文帝时期 。
刘邦并非睚眦必报的人,而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但凡只要能说出理由,刘邦都不会乱杀人,比如蒯通,当初曾经怂恿韩信背叛刘邦,韩信被杀后,刘邦派人抓住了蒯通,蒯通就说当时作为韩信的部将,为韩信出谋划策很正常,各为其主,然后刘邦也没有杀蒯通 。
刘邦|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怎样一个人?明明仁厚宽大之人,为何总被黑化
文章图片

这种例子太多了,即使是刘邦的仇人,刘邦也能忍住不杀,比如雍齿,这个人是刘邦的同乡,两次背叛刘邦,还差点害死了刘邦,但在统一天下后,刘邦也没有公报私仇,而是听信张良的建议,第一个封与自己有仇的雍齿为侯,这就是心胸宽广,仁厚爱人 。
刘邦在当时是公认的宽厚长者,项梁战死后,楚国开会讨论下一步的战略,一致认为刘邦是宽厚长者,这在史书上也有记载:
《史记 高祖本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 。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
这话的意思是说:不如另外派出宽厚长者,以正义为号召,向西进发(指攻打咸阳),把道理向秦国的父老兄弟讲清楚 。他们苦于其君主的统治很久了,现在如果真能得到宽厚长者去关中,不加欺凌暴虐,应该能够拿下关中 。现在项羽剽悍,不可派遣 。只有沛公(刘邦)向来是宽厚长者,可以派遣 。
刘邦|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怎样一个人?明明仁厚宽大之人,为何总被黑化
文章图片

这是反秦起义初期,楚国内部对刘邦的看法,这是刘邦与项羽对比出来的结果,也是当时楚国认同的,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封存秦朝的财货宝物,善待秦国的宗室、大臣、百姓,为秦人所敬佩,赢得了秦人百姓的支持,这就是刘邦的仁厚 。
虽然刘邦的举动是为了政治,但起码在百姓心中,就是个仁厚爱人的人,所以司马迁才会在史记中如此评价刘邦 。
毛主席曾经评价刘邦,是这么说的:
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刘邦打败项羽有两个原因: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
刘邦还是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人,但凡是政治的意见,刘邦马上决策并听从,然后安排去做,如果是刘邦自己决策错误,他马上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从来也有没有觉得自己是汉王或者皇帝而难为情 。
刘邦|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怎样一个人?明明仁厚宽大之人,为何总被黑化
文章图片

举几个例子,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错误的计谋,让刘邦分封天下,刘邦觉得有道理,马上叫人刻章并安排,后来张良听说了,指出了现在天下不能实现分封,形势不同了,刘邦觉得对,马上中止了之前的决策,把郦食其骂了一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