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二 )


文章图片

黄粱一梦
这之后,林柏生便在诸多事件上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分裂倾向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身体力行、大力推动“清乡”运动,大肆号召对英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宣战,推行参照于德国法西斯的“新国民运动”等等 。
其中,借学生之手,假借“倒烟”名号,实为达到敛财之目的,甚至自比于“林则徐禁烟”的“三禁”运动,成为刻画林柏生个人丑陋形象最为显著的历史事件 。
在此次“三禁”运动中,林柏生声称要彻底扫除烟、赌、毒三大祸害 。早年的学生运动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学生群体是最容易被煽动、最容易被利用的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上千名学生在短时间内被发动起来,在示威游行中打砸了一大批烟馆、赌馆、娱乐场所,许多“非法所得”均被林柏生的手下收缴一空 。
在闹剧结束后,林柏生干脆自己申请了经营许可,请人经营起鸦片生意来,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
在这之后,林柏生几乎没干什么正事,除了完成汪精卫布置下来的任务外,倒腾鸦片生意,成了他唯一热衷的事业 。
渐渐的,从鸦片的生产种植,到加工运输,到最后的渠道销售,林柏生已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鸦片网络,为国民、为国家带去了更为深重的危害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1945年春夏之际,希特勒已在柏林的地下室内结果了自己的性命;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败局已定 。
同年10月,已经提前逃亡至日本的林柏生和陈公博等人被何应钦的部队押解回南京——一个此时刚刚战败、宣布投降的日本国又能护得了谁呢?
1946年5月25~31日,南京高院开庭审理林柏生卖国求荣一案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尽管林柏生在法庭上巧舌如簧,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功绩赫赫的爱国英雄,但在确凿的事实证据面前,仅仅是程序正义都可以直接定他的死罪 。
其妻徐莹也一直追随夫君,在林被判处死刑后,还是奔走四方,搜集对林有利的“爱国证据”——连一个人爱国与否都需要去举证,其爱国之心的真实性不言自明 。
最终,再审申请被检察官驳回,维持法院判决,死刑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最后的文化流氓
林柏生到死都认为自己是个文人 。他日常的服装向来都是西式的套装,领带、金丝眼镜、钢笔一样不落 。
早在香港时期,林柏生就曾遭到军统特务的暗杀,当时就是头上的精致礼帽救了他一命 。
汪伪政府里的官员曾经建议他带手枪防身,他却表示自己是个文人,不会使枪,笔杆子就是他用得最顺手的枪 。
听闻陈公博死在苏州,而眼见梅思平先自己一步被执死,临刑前的林柏生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更体面的离去——仿佛他是那大义凛然、向死而生的革命烈士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走上刑场前,照例会让死刑犯留下遗言,林柏生拿出用于狱中度日的一本洋文书,写下四行七言绝句:
春来春去有定时,
花开花落无尽期,
人生代谢亦如此,
杀身成仁何所辞 。
在场的所有文人、采访人员纷纷誊写下来,认为这是林即兴创作的绝命诗,直到有人发现这诗节选自汪精卫的一首诗 。诗是好诗,只可惜出错了人,用错了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