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喜欢读明史的人,总是绕不过评价两位皇帝,一个是开国之君朱元璋,一个就是亡国之君朱由检(崇祯帝) 。
甚至也有很多人在想,若是朱元璋穿越到明末坐镇,大明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而大明朝亡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库没钱,国库没钱,军队就发不出兵饷,军队发不出军饷,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最终亡了国 。
可是要知道,老朱曾经放出过一句有关养兵的豪言:
“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就奇了怪了,崇祯帝举国之力养不起兵,为何朱元璋不拿百姓一粒米,却能养兵百万呢?
崇祯帝|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文章图片

四、
后来便有了嘉靖年间,鞑靼阿勒坦的骑兵一路干到北京城下,东南的几十个倭寇,竟能接连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那百万大军都去哪了?
军户是指望不上了,那么只能募兵和征兵了,但这就要花钱了 。但大明之前一直不用花钱养兵,免费用兵惯了,此时要从本就不富裕的腰包里掏钱养兵,无疑是一大打击 。
最头疼的是,狠狠心,勒紧裤腰带,把钱花下去了,军队战斗力还是提不上来 。原因还是人心,吃空饷啊,谎报战功啊,贪污啊,等等等等,这种事在明末屡禁不止 。
这样也给我们一种印象,明末的将领和各地官员永远在要钱,而士兵又总是在欠饷,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穷朝廷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增加赋税(辽饷、剿饷、练饷) 。
其实,这个问题在嘉靖帝时期就已经显现了,但嘉靖帝还是有手段的,虽然没能充实国库,好歹充实了严嵩,养肥了宰掉就行了 。万历年间,好歹有一个张居正,进行了“一条鞭”改革,也算是给大明朝充实了国库,只是后来万历三大征全给耗没了 。
但中国有句古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毕竟还有那么多百姓,还有那么多土地,只要按照老祖宗教给的方法好好运营,也不至于那么差 。
也就是说崇祯帝即位后,虽说已经内忧外患,但若是好好运营,并不至于那么快亡国!
崇祯帝|朱元璋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粒米,为何崇祯帝举国之力却养不起?
文章图片

五、
那么崇祯帝是怎么把大明运营到兵饷都发不出,并最终亡国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若是要好好说说,恐怕写一本五十万字的书都讲不清楚,我们只能大体分析一下,他在军事上有哪些失误 。
崇祯帝确实是十年如一日的逆向淘汰人才,他短短的在位十七年,就用宰相五十人,诛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 。
袁崇焕千里勤王,最终被凌迟处死;卢象升去打仗,崇祯帝的宠臣杨嗣昌不停地给他分兵,断粮,分兵,断粮,坑死了卢象升;洪承畴带着全国的精锐部队去解救锦州,这下是崇祯帝不停地催进,最终把洪承畴逼投降了;还有经略陕西的孙传庭,一穷二白之下拿军屯做文章,一度揍得高迎祥和李自成抱头鼠窜,可惜这最后一支部队又是被崇祯帝不停地催促,催促,全军覆没……
这样就导致忠心耿耿为大明效力的将领,大都没得到什么好报,而且崇祯帝的消息来源实在是可笑,没有有效的消息来源,怎么能正确发号施令呢?
比如卢象升战死,崇祯帝一度认为他跑了,导致其尸体八十多天后才得以收敛,直到杨嗣昌死后才给卢象升正名;洪承畴投降了,崇祯帝一度认为人家战死了,连哭带嚎的好不伤心;孙传庭也是战死,崇祯帝仍然认为他跑了,直到清朝才给孙传庭正名……
崇祯帝就是有这么一个毛病,本该信任将领的,结果一受到质疑,他先疑上了 。事还没办好,就把干活的人先推出去顶罪了,久而久之,谁还愿意给他效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