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关羽败走麦城,毛主席认为错在诸葛亮,一语点破“隆中对”的缺陷( 二 )


曹魏退出后的荆州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 但在诸葛亮眼中成为蜀汉克复中原的突破口 。诸葛亮过于低估孙权的忍耐力 , 殊不知东吴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要回南郡 。多次讨要不得 , 只能杀心四起 。
也可以理解为“大意失荆州”必然会发生 , 关羽比较倒霉罢了 , 即便是换成赵云、马超 , 南郡不归还东吴的话 , 这场突袭依然不可避免 。
再说“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话题 。诸葛亮的北伐建议没有错 , 错在战略部署 。赤壁战败后 , 曹操迅速调整作战方略 , 由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 , 并设置三大战区:夏侯渊镇守的关中战区 , 曹仁的荆州、夏侯惇的淮南战区 。
诸葛亮|关羽败走麦城,毛主席认为错在诸葛亮,一语点破“隆中对”的缺陷
文章图片

三国全盛时期 , 蜀汉兵力在9万左右 , 曹魏的兵力在19万左右 。虽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 但蜀汉依然有发挥的空间 。因为曹操的防御重心在夏侯惇的关中战区 , 关中平原是天下粮仓 , 更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史书记载: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 。一军按5000兵力算 , 曹操在关中地区布置15万大军 , 实际在10万左右 , 剩余9万平均分布在荆州和淮南 。
蜀汉在南部后方稳定的情况下 , 应该具备与曹魏抗衡的实力 。蜀汉也只有采取重兵围攻 , 各个击破的策略 , 才有可能一步步吞灭曹魏的荆州和淮南 。只有吞并荆州和淮南 , 才能动摇曹魏的根基 , 才能说蜀汉的北伐取得实际进展 。
结果 , 诸葛亮忽视蜀汉地狭人稀、兵力劣势的现状 , 选择“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下策 , 荆州岂能守住 , 北伐岂能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