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在看历史剧之时 , 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剧情 , 虽然周边尽是敌军的虎贲之士 , 环顾皆为森森的刀枪剑戟 , 却依然有人能够面不色改地站在敌军主帅帐内 , 跟对方一帮披甲持锐的将士们侃侃而谈 , 互喷互怼 。
花剌子模|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我的地盘我做主 , 宋国这边得知了申舟等人到来的消息 , 觉得楚国出使他国 , 这没什么 , 但路过自家门口进来不打招呼 , 这是对自己极大的羞辱 。
你不给我面子 , 我就砍了你 。就这样 , 在宋国大夫华元的极力鼓动之下 , 宋昭公派人灭了这支使团 。
被打脸了的楚庄王得到申舟挂了的消息之后 , 愤怒至极 , 申舟是使者 , 杀申舟就等于对楚国宣战 , 于是 , 楚庄王立即发兵讨伐宋国 。
“楚子闻之 , 投袂而起 。”——《左传·宣公十四年》
宋国被楚国围困了九个月 , 不久就扛不住了 , 于是便派人出城去向晋国求救 , 晋国呢也不敢得罪楚国 , 便派出了一位使者——解扬 , 去给宋国加油打气 。
解扬在途经郑国之时 , 被抓到送到了楚庄王跟前 , 楚庄王告诉他 , 告诉宋国 , 晋国不会发兵 , 赶紧投降吧 。
解扬答应了之后 , 却在城下忽悠宋国 , 同志们 , 再坚持下 , 晋国救兵马上就来了!
虽然楚庄王痛恨解扬不守信用 , 但最后还是放了这位使者回晋国去了 , 而打了针晋国鸡血的宋国 , 在激情退却之后 , 也不得不服软 。
宋国派遣华元作为使臣前去楚军大营 , 这用意就很明显了 , 就是这个家伙让我杀你家使者的 , 我如今给你送过来 , 要杀要剐 , 你看着办吧 。
花剌子模|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文章图片

但华元本人却没有申舟那样赴死的觉悟 , 他趁夜潜入楚营 , 劫持了楚军统帅子反 , 两人在子反的卧榻之上 , 最终达成了楚军退后30里地的停战协议 。
最终 , 楚庄王同意停战后退30里 , 但代价是华元入楚国为质 , 作为两国的和平保障 。
毕竟古时候 , 没有电话、电报、大喇叭 , 想要传递点儿意思 , 总得要人去传达吧 。如果使者每次去了 , 都有被杀的可能 , 这职业变成了一次性用品 , 那谁还敢当使者 , 双方沟通也就很难再持续下去了 。
因此 , “两国交兵 , 不斩来使”这个潜规则 , 说到底 , 还是因为使者的实用性是大家历来公认的 , 因此 , 杀掉使者坏规矩的事儿 , 一般大将们都不愿干 。
不过 , 这也不是绝对的 。
斩杀使者的例子也不少
俗话说 ,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 统领军队的将军 , 有几个是真怕事儿的 。在历史上 , 杀使者 , 不讲武德的事件 , 自然也有不少 , 历史当中 , 要数蒙古的使者危险系数最高了 。
花剌子模:
公元1217年 , 一支蒙古商队在去往花剌子模国的途中 , 被花剌子模王阿拉乌丁·摩诃末的侄子给劫杀了 , 对方给出的理由是 , 这帮人是奸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