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既然陈宫是一个“聪明人”,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二 )


那么刘备执掌徐州后 , 陈宫为何还是不投呢?吕布投靠徐州时 , 手下文有陈宫、陈群、陈登父子(实际上是跟了吕布) , 武有张辽、高顺等八健将 。上面有名字的 , 哪一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又有哪一个投靠刘备了呢?
一人不投是偶然 , 众人都不投 , 自然有其原因 。陶谦托徐州与刘备 , 结果也证明 , 仅仅是来了个吕布 , 刘备也是守不住的 。刘备此时的仁义 , 在疯狂的大环境下 , 稍显廉价!陈宫叛曹操而投吕布 , 是那个年代万千背叛事件中的沧海一粟 。
陈宫|既然陈宫是一个“聪明人”,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文章图片

没有实力的仁义 , 也使得有枭雄之姿的刘备 , 前半生积累不起任何资本 。陈宫何许人也?先叛曹操投吕布;在吕布帐下又暗合郝萌;最后在曹兵围攻徐州的时候 , 吕布本想降曹 , 他又积极劝阻 。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 也达不到合格谋士的资格吧?我看 , 与其说陈公台是明智、刚烈、正直 , 倒不如说是为己钻营 , 见利忘义的典型 。刘备之仁义 , 前期哄哄关、张等小青年够了 。像陈宫这样的见过世面的世家子弟 , 谁信?
陈宫|既然陈宫是一个“聪明人”,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文章图片

当然了 , 捎带一下 。没有实力的仁义 , 自然收割不了资本;但没有实力又没有仁义 , 下场如吕布者 , 死得更快 。皇叔之所以起势极晚 , 在于没有基本之地 , 底子太薄 。潜力股 , 不适合自嗨青年们要日结的初心 。
三、一点看法
对照正史(还是注) , 陈宫的资料极少 。《演义》里的公台 , 罗老师加戏不少 。前期如义释曹操 , 义绝于“负天下人” , 义兵于兖州 。《三国志》囊括起来 , 不过“始随太祖”4个字而已 。当然了 , 《演义》加的戏违和感并不强 。
陈宫|既然陈宫是一个“聪明人”,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文章图片

体现了作者向善向好的本意 。只是比起《三国演义》 , 知史以“明智” , 还是要多读《三国志》比较好 。只要是学术问题 , 即使再怎么贴近史实 , 也都会引起争论 。所谓良史者 , 争议最小、又广为认同者也 。
《三国志》之所以为良史 , 在于经过数千年以来 , 数十代史学家的学术考研与辩驳 , 得出的主流意见 。即使到了今天的主流学说 , 也颇赞同陈寿的选材精炼、更符史实 。再加上考古事业的发展 , 不断有印证 。
陈宫|既然陈宫是一个“聪明人”,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文章图片

由此而独立出来 , 又与现代社科学并立的学说叫——《史料学》 。可笑的是 , 网络上的一众蝇营狗苟 , 不读主流专家的主体意见 , 却捧鸡汤、脑补、地摊为圣经 , 又或是寻章摘句一些前人辩论之后 , 被弃之不用的牙慧 , 岂不是贻笑大方?
便如同某剧的某编剧 , 为打广告鼓吹自己这部戏取才于《三国志》 。私底下 , 采访人员问他是否看完了《三国演义》 , 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演义”人物太多 , 记不住那么多人了 。你说 , 他们是在还原历史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