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李世民刚刚称帝、罗艺就举兵造反,只是因为私仇?站错队才是关键

公元626年 , 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的李世民称帝;但在下一年 , 当时的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罗艺)就悍然在幽州起兵造反 。
罗艺为啥如此冲动地以卵击石?是出于心虚;为啥心虚?极有可能是站错了队 。
罗艺|李世民刚刚称帝、罗艺就举兵造反,只是因为私仇?站错队才是关键
文章图片

从随后的记载来看 , 罗艺与李唐王朝之间关系并无嫌隙 , 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和谐 。
公元620年 , 罗艺被封燕王 , 赐姓李;
公元622年 , 窦建德余部刘黑闼造反 , 李世民率军征讨 , 罗艺也带领本部将士积极配合 , 并在徐河大败敌军、俘斩八千人 。
下一年 , 罗艺入朝叩见李渊 , 得到了隆重的优待 , 并被拜为左翊卫大将军(正三品高官) 。
然而 , 随后的画风却突然改变 。
史书称:“艺自以功高位重 , 无所降下 ,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 , 艺无故殴击之” 。即:罗艺自恃功高、待人骄横 , 李世民的幕僚来到他的军营被其毫无理由地亲自殴打 , 双方由此结下了梁子 。
因此 , 到了公元627年 , 随着李世民称帝 , 罗艺“惧不自安” , 悍然在幽州起兵 , 结果被自己的部将击败、凄惨地死在逃奔突厥的途中 。
罗艺|李世民刚刚称帝、罗艺就举兵造反,只是因为私仇?站错队才是关键
文章图片

从表面来看 , 罗艺貌似是因为得罪了李世民 , 做贼心虚、故而造反自保 , 说白了就是被自己的任性害了性命 。
但从罗艺前期的一系列表现来看 , 他并不是个莽夫 , 为啥非要无故得罪当时被封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储君、在军队中威望无人能及的李世民?
原因很简单 , 他选择了李建成的山头 。史书中有三个细节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 , 公元623年 , 太子李建成亲自征讨刘黑闼 , 此时的罗艺积极带兵前来会师 , 并且在洺州见到了李建成 。在此事之后 , 罗艺才入朝拜见了李渊 , 从此越发官运亨通 。
第二 , 罗艺殴打李世民的部下 , 是在他进京朝见之后 。而对于这一犯上之举 , 李渊起初“怒 , 以属吏”;但没过多久就将其释放、和好如初;
第三 , 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 , 薛万彻、谢叔方率领李建成的2000亲兵围攻李世民所部 , 让后者一度岌岌可危 。而薛万彻 , 当初正是罗艺的亲信:“薛万均 , 世雄之子也 , 与弟万彻俱以勇略为艺所亲待” 。
罗艺|李世民刚刚称帝、罗艺就举兵造反,只是因为私仇?站错队才是关键
文章图片

以上几点联系起来 , 不禁颇有深意:
【罗艺|李世民刚刚称帝、罗艺就举兵造反,只是因为私仇?站错队才是关键】李建成与罗艺面谈了啥 , 为啥后者迅速入朝、面见李渊?
罗艺为啥无厘头地得罪李世民 , 而且还能被迅速赦免 , 李建成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罗艺的心腹薛万彻 , 为啥成了太子府的头号将领?
只有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罗艺选择了李建成的山头 。
这一决定并不愚蠢 , 毕竟当时的李世民麾下武将云集 , 不缺一个罗艺;而李建成而与李世民争夺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 对于罗艺这样的人可谓“求贤若渴” 。
所以 , 殴打李世民部下这种看似“幼稚”的手段 , 实际上是向李建成缴纳“投名状”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