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安卓应用渠道是否应该主动改一下了?( 二 )


当然,安卓渠道可以自我辩护说:我是游戏 “联运方”,又不止是提供渠道,收取 50% 的联运费用有错吗?问题在于,随着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渠道联运” 已经只剩下推广层面的意义了。在绝大部分 “安卓渠道服”,游戏的运营、维护、客服工作,全是由手游厂商自行负责的,安卓渠道最多只提供账号体系而已。这种名义上的 “联运”,真对得起 50% 的分账比吗?人心自有公论。
更何况,手游厂商付出的总成本往往还不止 50%。为了获得应用商店的最佳展示位,可能还要额外支付广告费用;为了在热门档期做活动,往往要与渠道签署苛刻的 “流水对赌协议”。一笔又一笔的冤枉钱花出去,手游厂商彻底变成了给渠道打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很多精品手游在国内都是先上苹果、后上安卓,甚至干脆没有安卓版本了吧?因为实在玩不起啊!
有人会问:根据媒体报道,一些安卓手机厂商不是已经与《原神》等优质国产游戏的开发商进行了谈判,降低了游戏收入分账比吗?没错,但那只是个案,毕竟像《原神》那样优秀的现象级游戏是不常见的。对于绝大部分游戏开发商、发行商而言,还没有与安卓渠道掰手腕的能力。君不见,2021 年 1 月 1 日,腾讯旗下的多款游戏也被某知名安卓手机厂商下架了,虽然很快又重新上架,但是对于分账比例的讨论迄今也还没有结果吗?
在互联网行业,很多根本性的变革,都是从欧美日韩开始实行的。例如渠道分账,发达国家几乎全是 30% 的抽成;最近两年,开发者纷纷认为 30% 也太高了。所以,苹果推出了对年收入一百万美元以下的开发者抽成减半的规定,Epic Game Store 的游戏销售抽成低至 12%,微软的服务佣金最低降到了 7.5%(而且可以按人头而非比例抽成)。在这种浩浩荡荡的潮流之下,国内安卓渠道又怎能死守 50% 的抽成底线,不做任何让步呢?
【国内安卓应用渠道是否应该主动改一下了?】2021 年 7 月 29 日,在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 (CDEC) 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发表主旨演讲,其中特别提到了 “游戏研发企业与平台运营企业收益失衡,严重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这个说法非常到位,切中要害 —— 如果再不降低平台分账,搞得游戏厂商没有饭吃,就会严重降低它们的研发积极性,进而降低精品率。
国内安卓应用渠道是否应该主动改一下了?
文章插图
难道我们想让手游市场回到十年前,“一刀 99 级” 满天飞,爆款产品不是抄袭就是打违规擦边球的时代吗?我们还想让手游行业退化到 “渠道为王”“买量为王” 的年代吗?全球各国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整顿,强调的都是 “平台搭台,产品 / 内容方唱戏”。在庞大的安卓渠道面前,游戏厂商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其中还有数量庞大的创业公司。在前者和后者之间,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后者。
当然,国产安卓手机厂商肯定会说:卖手机本来就是微利,所以必须依靠游戏分发这样的 “互联网软件业务” 赚钱,这样才能维持自身商业模式的平衡。但是我想说,这种 “羊毛出在猪身上” 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无非是把手机行业自身的成本压力转嫁给了游戏行业。要提高 ARPU 和毛利率,手机厂商应该做的是提升技术实力、做大做强品牌、提供差异化服务,而不是从游戏公司这样的合作伙伴身上榨取收益。
我欣慰地看到,有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名字就不点了)已经在改了,可惜改得还不够。上文已经提到,《原神》等高质量国产游戏与部分渠道重新谈判了分账比。前几天《英雄联盟》十周年庆典,几家国产安卓手机厂商老板站台;这些站台或许意味着,未来硬件渠道方与游戏内容方之间的关系是加大深化合作,而非割裂与对立。我只希望,今后不仅游戏大作能享受这种待遇,中小游戏厂商也能享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