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似天价月饼|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 “套娃似天价月饼”等过度包装现象有望消除

法治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万静
近年来,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对产品过度包装、并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屡见报端。这种“买椟还珠”的现象,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新修订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致力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
新标准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更是严格限定包装层数要求,规定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
国家强制标准对“过度包装”说不
中秋节临近,各式各样的月饼如潮水般上市了。人们在惊叹月饼的口味花样翻飞的同时,也对货架上琳琅满目、包装大盒套小盒的“精品月饼”“礼品月饼”不知所措。特别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天价月饼”,愣是将每块成本2块钱的月饼做成了节日硬通货,月饼礼盒有带高档丝巾的,有赠送2部手机的,价格超过5万的也不是啥稀奇事。
如今,像这样过度包装、豪华包装、“椟”贵于珠的现象可以休矣。
9月2日,为解决食品化妆品过度包装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机构,对2009年版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
据了解,此次新国标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二是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三是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要求,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新标准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也有利于实现有效监管。
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考虑到新标准发布后,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企业需要根据新标准要求,对产品包装进行合规性设计,同时需要消纳库存包装以及待售商品,尤其是化妆品类商品保质期相对较长,流通环节消纳周期也相对较长。为避免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以及产生新的浪费,在广泛征求有关产业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新标准的正式施行设置了两年过渡期。
过度包装如何认定?“一看、二问、三算”
那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过度包装都有哪些表现呢?
过度包装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空隙过大。对此,标准按照食品、化妆品的不同单件净含量,分别给出了规定空隙率。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马爱进介绍:“具体来说,包装内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小于等于1毫升或1克的商品,其包装空隙率要小于等于85%;包装内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50毫升或50克的商品,其包装空隙率应小于等于30%。”
过度包装的第二个表现是:包装层数过多。对此,新标准明确:粮食及其加工品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不过,新标准也明确,如果是直接接触内装物的属于产品固有属性的材料层,比如粽子的粽叶、竹筒、空心胶囊等可不计算在内。
马爱进说:“标准中对包装层数的理解和计算非常明确,直接接触食品和化妆品内装物的包装层就为第一层。从第一层开始,一直到最外层销售包装一共几层,即为包装的层次。以茶叶包装为例,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金属或者塑料包装即为第一层,以此向外数有几层包装,就是包装的层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