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1895年5月2日,这个皇帝的一个“允”字,让国人受尽了屈辱
1895年5月二日,乾清宫的案几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份和约 。
青年皇帝光绪不断在屋子里踱步,他有时停下来,瞄一眼桌子上由李鸿章大人从谈判场上带回来的和约,然后摇摇头,继续绕着案几兜圈子 。如此重复了数次后,光绪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极不情愿地坐在椅子上,用朱笔沾满墨水,颤抖着在公文上写下一个无比刺眼的“允”字 。
文章图片
光绪二十年,一封来自海外的急电,让满朝文武的神经迅速紧绷:清朝与日本,有可能爆发一场战争 。
自道光年间开始,外强中干的大清王朝就成了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最早是英国,随后是法国,到了后来什么德国、意国、美国都来欺负欺负中国 。现如今,西方国家欺负完了,位于东洋的小日本又变得不安分起来 。对于远在西方的列强国,光绪对其知之甚少,不过对于邻居小日本,光绪却比较了解 。
在《二十四史》中,每个朝代都有《日本传》,关于日本的记载无非是“不过三岛”,“不及中国十分之一” 。虽说近年来,日本涌现了一批先进人士,开始大搞维新,但靠日本这么小的领土这么少的人口,能掀起多大风浪?光绪认为,如果能借此机会,击败小日本,一定能在朝野上下立威,也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凡 。
更难得的是,如果能打胜仗,那就是自道光开始,大清王朝打赢的第一场对外战争,这意义是非比寻常的 。只要能打胜仗,就能让常年受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或许,这就是挽救大清朝颓势的一次契机,从这以后大清将重新崛起,站在世界的巅峰 。
对于光绪的想法,朝廷的一大批年轻官员,都表示举双手赞同 。在这些年轻的官员中,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的发言最为振奋人心 。他向光绪建议,这场战争不但要将日本人击败,还要借此机会抹去日本的版图,让它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只有如此,才能永远断了日本人的念想,以绝后患 。
文章图片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乐观的态度,例如手握军权的李鸿章就有自己的看法 。
在光绪刚刚登基时,李鸿章就已经对国际形势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将会是清朝在亚洲最大的敌人 。李鸿章常年与外国人打交道,所以他并不会有“大清天下第一”这样偏激且幼稚的想法 。李鸿章对位于东洋的日本这二十年来的剧变有自己的认识,他明白在明治维新这场成功的改革之后,日本的综合国力远在大清之上 。
因此,李鸿章才理智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就是不与日本人硬碰硬,避战求和 。当然,李鸿章的建议也不是完全向日本人服软 。只要能暂时避战,中国就能获得一个短暂的发展机遇,从长计议 。将来实力强大后,再与日本算总账 。
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表明,李鸿章是非常高瞻远瞩的 。可惜的是,李鸿章的建议被光绪当成了耳旁风 。主动撤军,打的是大清国的脸,不行!他命令李鸿章不遗余力地进行备战,做好与日本人决战的准备 。在光绪帝的命令下,李鸿章不得不准备战争 。就这样,大清一步步跌入日本人设下的圈套,走上一条覆灭之路 。
文章图片
战争,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一样,它能够无限放大一个当权者能力的不足之处 。在亲政之后首次下达的军事命令中,光绪暴露了他能力上的缺失 。虽然从他的童年时期,慈禧便开始培养他审阅奏章、判断局势,然而在亲政五年后,光绪对海外发生的一切,都只停留在书本上 。之所以光绪会变得这样无知,正是因为他接受了相当成功的帝王式教育 。
推荐阅读
- flipk亚马逊,和它的8大竞争对手
- ping|“卷王”亚马逊
- 淘宝的尽头是社交?
- 叶赫那拉·婉贞|光绪当了皇帝,为何他的生母婉贞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抑郁而终
- 北伐战争|他光绪年间入伍,北伐战争时已是将军,建国后成上将,97岁才病逝
- 暴雷|宝能也暴雷了?9000万利息难偿还,5月份老板姚振华身价还1041亿
- 张曼玉|难以置信的瞬间:瀑布下的张曼玉,跪地擦鞋的日本老兵,光绪皇陵的施工现场
- 慈禧|慈禧的最后一天:清晨在料理光绪的后事,傍晚嘴里就含上了夜明珠
- 光绪|光绪的瑾妃用楷书记的账单,这字体让现代人汗颜,远胜许多书法家
- 溥任|溥任: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平淡活到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