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报|美团二季报回答三个问题

反垄断的调查结果没出,美团的二季度财报先出一步。
令人意外的是,这份期间经历了美团因涉嫌“二选一”等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的财报,不仅没有因外界环境承压显露颓势,反而多项数据在增长上高歌猛进。
根据财报,美团二季度实现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大增77%。各业务线的营收增长幅度也毫不逊色:餐饮外卖同比增长59%至231.25亿元、到店酒旅及旅游同比增长89.3%至86.02亿元、新业务及其他同比增长113.6%至120.32亿元。
大幅增长尽管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影响,但多项业绩指标超市场预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美团这样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业内不免有些疑问:增长是否见顶?亏损为何持续?监管重拳出击下是否会对相关业务产生一些影响?
美团通过Q2季度报,用数据回应了外界的一些质疑。
亏损加剧,增长见顶? 美团“增长见顶”的质疑声从未间断过。
尤其是2020年Q4美团的净利润由正转负后,质疑声变得更大了。
但增长与亏损并非一体两面。美团目前大力发展的实物电商,是资金投入最多的一条业务线,美团从2020年Q4至2021年Q2三季度的亏损,均是因为在零售业务的物流、仓储等核心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加大。虽然短期使整体业绩承压,但这也是为了长期可持续增长不得不做的投入。这是一个与当年建设外卖配送网络一样的艰苦工作,需要多年持续投入。
从整体营收来看,美团以餐饮外卖为大头的基本盘业务依然稳固,到店酒旅则是美团的利润奶牛,实际上新业务的亏损也在环比持续收窄。
另一组数据表现也非常亮眼,报告期内美团年度交易活跃用户数为6.3亿,活跃商家数770万,新增用户数5910万,均创历史新高。
在上述各个维度数据的交叉印证下,“增长见顶”的结论于美团而言还为时尚早,反而均创新高的用户与商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团新业务的引流效果显著,这恰巧能实现对美团基本盘业务的反哺。
政策变动之外,美团的本地生活赛道还面临着短视频行业的觊觎。
2020年末,抖音成立专门拓展本地生活业务的“本地直营业务中心”,在同城团购方面对美团展开强势围攻。今年7月,抖音内测心动外卖的消息传出,肯德基、喜茶的官方账号已经关联外卖小程序。
抖音闯入外卖赛道已经板上钉钉,本地生活领域竞争加剧。
且不谈美团平台用户交易数与商家数史创新高,从双方平台的运营逻辑来看,美团本地生活蛋糕被切的可能性也不大。
外卖是高频刚需业务,抖音算法推荐式的兴趣电商使决策链路拉长,并不如美团的搜索式平台效率高。何况,抖音外卖的其中一种形式是在美团、饿了么等官方账号中附上相关链接,用户交易仍跳转至美团平台实现。从现状来看,抖音更想做聚合平台,因此对美团构不成威胁。
不同于以线上替代线下的互联网公司,美团的本质是“线下助力线上”的新型服务电商模式。
美团和不少超市、要点、小卖部合作提供配送服务,为线下场景提供了更多的流量入口与交易方式,这并非是场景的替代,而是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正因如此,美团有着非常重的履约成本。根据美团2021Q2财报,美团的骑手成本进一步增至155亿元,同比增长53%;二季度,美团骑手成本占外卖佣金的比重约76%,高于2019年和2020年全年的水平。调研数据显示,6成全职骑手月收入高于5000元。
“我们用线上技术助力线下的业务,履约费用及配送成本非常大。一直以来,实现短期盈利并不是美团的目的,我们在意的是创造长期价值。”这是王兴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的回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