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独家版权时代结束,但网易云音乐还不能“松口气”( 二 )
据一刻商业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版权独家与非独家的价格差异很大,头部热门版权更是如此。对版权方而言,如果多个渠道的非独家合作价格加起来,不及一家给出的高价,不排除版权方会选择与出最高价的平台进行名义上的“非独家合作”,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其他平台难以负担,有可能会形成“变相独家”。
据AI财经社报道,网易云音乐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版权方与腾讯音乐的解约流程仍在进行中,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价格没谈拢。
虽然丁磊在前不久曾向投资者和其他音乐平台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版权,请放开授权。”但网易云音乐的资金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据《晚点 LatePost》此前报道,网易云音乐曾在2020年考虑上市事宜,但内部认为数据、财务表现等指标还不满足上市的条件。2021年8月9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一周后,独家版权放开的利好消息也已传出,但网易云音乐却宣布暂缓上市。
亏损依旧是最大的难题。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网易云音乐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8亿元、16亿元、16亿元,共计高达50亿元,且预计亏损将会持续。
居高不下的版权价格已经成为网易云音乐的重担。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其内容服务成本(包括向音乐厂牌、独立音乐人及其他版权合作伙伴支付的内容授权费,以及向直播表演者及其直播公会支付的收入分成费)分别为19.7亿元、28.5亿元、47.9亿元,占其收入百分比分别达171.7%、123.1%、97.8%。
去年2月,网易CEO丁磊曾直言,世界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国采取独家销售模式,使需要购买音乐版权的国内公司,付出了超过合理价钱两到三倍以上成本,“这不公平不合理。”
为了争夺独家版权,腾讯也付出了巨额资金代价,虽然已经实现盈利,但用户付费率却并不高,今年二季度付费率为10.6%,比网易云音乐的8.8%的付费率略高,而全球最大在线音乐平台Spotify付费率高达42%。目前,从腾讯音乐主要收入来源并非来自订阅,而是社交娱乐服务,2021年Q2这块业务的营收占比为63.2%。
但即便如此,腾讯音乐依靠独家版权、并购已经建立起了明显优势。按2020年的收入计算,在中国在线音乐服务行业中,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分别占市场份额的72.8%及20.5%,腾讯音乐一家独大,占据核心曲库的独家版权,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短时间内,这一地位难以撼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流媒体平台、版权方还是音乐人来说,“一劳永逸”的日子将不复存在。
02 音乐行业反垄断,究竟能改变什么?受冲击最大的,应当是版权方。
一刻商业从接近版权方人士了解到,在过去,头部版权方通常采用打包销售的模式,即少部分头部热门歌曲+其他歌曲打包,以不菲的价格独家售卖给平台,“吃老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当依靠华语音乐黄金时代积攒下的金曲就能赚钱养家的时候,创新、推出行业新人的能力实则在下降。
音乐平台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头部热门版权,也必定会给更多的流量给头部,而对独立音乐人,腰部、尾部音乐人来说,在平台面前的话语权更弱。长此以往,有损音乐领域的创新活力。很多用户发现,近年来广为传唱的要么是经典老歌,要么是洗脑神曲。
追溯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要从2015年国家版权局颁布“盗版禁令”说起。这是我国音乐产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直接推动了音乐正版化的开始,也是从此时,各流媒体音乐平台为了抢夺版权,展开了一场漫长的“版权大战”。
在那前后,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曾百花齐放,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千千静听、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相继涌现。起初,版权的争夺加速了盗版时代的结束,但随着战况胶着,独家版权开始泛滥,紧接着在经历了竞争、合并和市场淘汰之后,腾讯音乐成了“版权大战”中最大的赢家。
推荐阅读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王卡|宣告一个时代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月底停止运营
- 腾讯|36氪独家丨腾讯迈出元宇宙关键一步:拟收购游戏手机厂商黑鲨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到店消费3.0时代,如何留住实体店消费者?
- 数字化|华策影视:成立专门元宇宙新业务部门,抢抓数字化时代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