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弗兰克尔|都说恶有恶报,为什么他们都活得好好的?( 二 )
比如,纳粹开始驱逐犹太人,他们设想在帝国东部的贫瘠之地,建立犹太隔离区,强迫犹太人劳动 。
位于波兰东南部的奥斯维辛,开始收押犹太人 。
文章图片
电影《美丽人生》剧照
但当驱逐人数越来越多,集中营塞不下了,生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开始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处理”掉他们 。
杀戮开始了,他们先是处置了成年犹太男人 。
但很快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杀了一家的生活来源,那女人和孩子怎么办?
于是在1941年夏天,他们决定,把女人和儿童也都处置了 。
但这事儿没那么容易,近距离用枪处置妇女和儿童,对纳粹杀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
党卫队一位高官曾经这样向领导汇报:只不过处置了100多个人,看看这些士兵的眼睛,有多惊恐!这些人下辈子都完了…
于是,在随后的“万湖会议”上,有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出来献计献策,提出有创意又高效的方法:毒气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在很多电影里看到,在被送进毒气室之前,党卫队会非常客气地对即将处置犹太人说:
请脱掉您的衣服,整理好您的物品;
你们现在要去洗澡和消毒,然后你们会被带去营房,有人会给你们送去热汤…
小心,洗澡的时候别被烫着了!
据说,毒气室里的景象是这样的:他们像木头般一个紧贴着一个,面目狰狞,浑身青紫 。窒息的痛苦和本能的相互撕扯,使他们缠成一个拉扯不开的大肉坨,堆成金字塔形,这是由于人们都想挤上唯一的通风口,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而形成 。
哄骗的过程和谐而欢快,却让屏幕外的我们毛骨悚然 。
事实上,这也不是纳粹一开始就精心设计的招数,而是他们在多次实践后,摸索出的经验 。
文章图片
他们在“工作总结”里这样写:
哄骗人们进毒气室,比完全依靠武力更容易,也能减轻党卫队的压力 。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考虑:
文章图片
这是1942年,毒气室已经投入使用,还不是非常完美 。
因为人们的尖叫声太过惨烈,他们企图用汽车引擎声盖住,但失败了,处置无法秘密进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于是,他们再次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毒气室建到偏僻的角落,命名为“红房子”,在这里,无论受害者喊得多大声,都不会对营地的正常运作产生干扰 。
“红房子”之后,他们又造了“白房子”,容量更大,一次可以处置1200人,排气效果更好 。
1943年,奥斯维辛最新的比克瑙焚尸场投入使用,新的改造包括:毒气室的门加上了“窥视孔”,处置完不需要再从地下室运到地面,就可以直接火化…
这样下来,每个月,奥斯维辛可以处置15万人 。
这些,都是奥斯维辛管理者的“自主创新” 。
屠杀,固然是希特勒下的命令,但如果没有下层的主动内卷和推波助澜,灭绝行动不会发展到如此残酷、邪恶的地步…
或许每一次小小的“创新”,初衷不过是为了应付一个小问题,却在一步步发展中逐渐失控,不知不觉堕入了深渊 。
文章图片
很多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人,都听说过毒气室,而只要看到烟囱,大概能猜到,消失的人都去了哪儿…
推荐阅读
- 聊天记录|默克尔:你为什么监听我?奥巴马: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 ·凯恩|《鱿鱼游戏》为Netflix带来9亿美元价值/Facebook打造“元宇宙”/迈克尔·凯恩宣布退休/欧映嘉纳推进欧洲收购|资讯
- 奥巴马|默克尔:你为什么监听我?奥巴马: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 克尔维特也玩混动,美系电气化进入倒计时
- 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先驱者——弗兰克·诺里斯
- 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出生(多图)
- 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死了多少人,5000人晕倒数百人猝死(组图)
- 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死了多少人,5000人晕倒数百人猝死(图)
- 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死了多少人,5000人晕倒数百人猝死(多图)
- 《闪电侠》再曝片场照 蝙蝠侠迈克尔·基顿亮相剧组(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