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发布,将提升鉴定效率和委托精准度

9月8日,北京高院会同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对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两类21小项司法鉴定细化了技术标准、委托事项、鉴定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此举将有效引导当事人准确提出鉴定申请,大大减轻多次反复提交和补充材料的诉累。
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发布,将提升鉴定效率和委托精准度
文章插图
【 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发布,将提升鉴定效率和委托精准度】司法鉴定是审判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协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作用。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刘双玉介绍,近年来,在市司法局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北京法院委托的一般鉴定评估案件机构平均用时大幅缩减,由2018年初的109天压缩至目前的30天,效率提升达72.5%。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法院委托鉴定评估案件呈现数量多、增长快、难度大等特点。2020年,全市法院共委托鉴定评估案件9958件,今年上半年委托数量已达7736件。
“随着鉴定评估案件日益增多,我们发现在现有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下,委托司法鉴定工作还存在衔接配合不畅、流程节点不清、委托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刘双玉介绍,调研发现,从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到鉴定机构审查受理的前期准备和补充材料时间约占全部鉴定评估用时的70%左右。“此次司法鉴定业协会统一鉴定受理标准,不仅为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引,同时也给予法官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为提升鉴定效率、提高委托精准度、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燕介绍,《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共分两大项21小项,主要包括法医临床、文件及手印鉴定两个大类司法鉴定事项,是司法审判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司法鉴定事项。内容涉及相关司法鉴定专业类别的含义、技术标准、委托事项、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方便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办理案件委托司法鉴定时规范使用。
采访人员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共有司法鉴定机构79家,司法鉴定人1031人,年均办理司法鉴定案件75000件左右。鉴于司法实践中,人身损害、婚姻家庭和合同纠纷案件占比较大,涉及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类司法鉴定数量较多,占全市法院委托案件总量的60%左右,为此市高院联合市司法局将上述两类鉴定作为《指南》的第一批内容先行予以发布。关于声像资料、环境损害、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工程造价鉴定、会计审计鉴定等类别的《指南》也将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配合下陆续出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