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临|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二 )


郑成功北伐之时除了张煌言外,南明众多势力也是观望中立居多,不要说配合作战,就连牵制策应这些“辅助”都做不到 。郑成功可谓是独木难支,在极度缺乏外援的情况下,面对兵强马壮的清军,最后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
爱新觉罗·福临|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文章图片

上图_ 明朝时期的水师战船
最后,清朝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得当的战略战术也导致了郑成功北伐的最后失败
作为当时已经完成大半统一的清朝,其综合实力对一盘散沙状态的南明一方已经处于碾压状态,和郑成功方面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即使面对郑军初期连遭失败,也并未伤及筋骨 。更重要的是,清廷内部虽然也有些许矛盾(满洲皇室和贵族内部之间以及满族统治阶层和明朝降将之间),但基本能做到上下齐心,团结一致,这和内卷不断的南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
从战略方面来说,虽然顺治作为一个帝王表现的“有失水准”,但其母孝庄太后倒是更有些“名君风范”,她对顺治慌不择路的念头给予痛斥并断然制止,让其稳住阵脚,又及时建议顺治立刻调兵遣将,增派援兵;
从具体战术角度来说,南京城内清军最高统帅喀喀木、两江总督郎廷佐(汉人,此人系清朝第一任两江总督,其父亲本是明朝读书人,后投靠清朝,被纳入汉军镶黄旗)等人在面对郑成功大军围城之时,并没有弃城而逃(再次对比一下他们远在北京的君主),而是能依托南京坚固城墙做好防守工作 。在援军到来之际,又能及时反击郑军,从而最后获胜 。
爱新觉罗·福临|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文章图片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可以说,在对手强大的实力和无懈可击的“操作”下,郑成功最后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了 。
郑成功北伐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也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势力,成为南明最后的“高光时刻” 。而后,郑成功转移战略方向,移师东进,一举击败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了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顾诚 著
〔2〕《明季南略》清 计六奇 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