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崇祯本来可以不用殉国,结果白白痛失两次机会,落得国破家亡

崇祯可以说是明朝末期最为勤苦的皇帝,早年的时候自己的亲生母亲被父亲杖杀,自己转由庶母管教,幼年生活并不幸福,内心深处十分软弱,不过他在学习方面却很刻苦,琴棋书画也多擅长,本来做一个闲散的王爷的人,因为自己的皇帝哥哥的突然离世,突如其来的皇位让他备受压力 。
崇祯|崇祯本来可以不用殉国,结果白白痛失两次机会,落得国破家亡
文章图片

崇祯一时之间便犹豫没有南迁,等到李自成打到庸关的时候,崇祯将南迁之事提上行程时,明军的部队已经被消化,没有了南迁的能力 。第二次机会是李自成曾经派人与崇祯商量,只要崇祯封自己为西北王,并给100万两军费,并保持他的军队执行力,李自成愿意服臣 。
崇祯|崇祯本来可以不用殉国,结果白白痛失两次机会,落得国破家亡
文章图片

【崇祯|崇祯本来可以不用殉国,结果白白痛失两次机会,落得国破家亡】但是当时的朝中大臣却没赞成此事,本来在商议李自成议和之事,结果每个人却在高声喊口号愿与国共存,这次商量的结果自然是失败告终 。文臣不愿意南迁,是因为自己的势力盘踞都在北京,若是南迁成功,谁是朝中重任就不一定了,百年的家族利益都在北京,南迁没有成功的把握,反而会让自己失去利势 。是否同意李自成臣服,也是同样的道理,两次机会都因为大臣而白白流失,最后国破家亡,崇祯只能最后悔于煤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