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小黑板|安全上网 七招教你避防风险( 二 )


@支招:设置密码时,避免以简单的、有规律的数字或字母组合构成,如“123456”“abcde”等,尽量避免将姓名拼音或缩写、生日以及手机号、证件号一部分作为密码设置依据。在日常使用中,养成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并根据账号重要性、是否涉及财产等分级管理,避免一码多用。此外,在公共设备上登录个人账号时,留意不要勾选“记住密码”“默认登录”等选项,尽可能选择匿名登录,尽量不在公共设备上使用网银或输入银行账号、支付宝等密码。
链接关 警惕山寨先核实
网友说:某次一微信好友发来彩票中奖截图,看了很是心动,便打开图中某彩票网站链接。在该网站引导下注册账户、充值买彩票,获取蝇头小利后又持续充值,输了几十万后一无所获。这才发现,它是个“李鬼”彩票网站,自己早已被后台监控。
社交关 个人信息不滥发
网友说:过年时,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写着“新春快乐,上次聚会的照片我传到网盘了,链接发你”。打开短信里的链接,发现是空白页面,以为是网络问题,然而,很快有朋友收到我手机号发出的要求汇钱短信,这才反应过来手机中了病毒。
@支招:不要轻易打开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重要文件”“获奖链接”“精彩图片”等信息、链接或图片,避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中,安装必要的查杀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对手机、电脑查杀病毒,清理木马病毒或恶意程序。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第三方应用等,避免黑客利用漏洞发起恶意攻击。平时养成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文件的习惯,尽可能降低病毒攻击产生的损失和影响。
防护关 查毒筑牢安全阀
网友说:接到在海外旅行的“微博好友”的私信,请求帮忙联系某航空公司经理,查看其预定的机票是否预留成功,并提供了“经理”手机号。联系后被告知机票未付款,“朋友”因故无法转账就帮忙垫付,结果被骗。
【 网络安全小黑板|安全上网 七招教你避防风险】@支招: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不要加不明身份的好友,警惕“最熟悉的陌生人”发来的广告、帮砍价、帮投票等链接,最低限度共享个人信息;不要在社交网络发布履历、联系地址、证件、票务、定位、家人等信息。犯罪分子会研究目标受害者的社交习惯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高仿的社交账号很难辨别。遇到诈骗后要保存好聊天记录,及时报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