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三国演义》里荀彧是心向汉室的,为什么不辅佐刘备,而去辅佐曹操呢?

谈论荀彧时,似乎可以把《三国演义》这个前提去掉 。可能老罗毕竟精力有限吧,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一堆的人和事,实在没精力再修改荀彧的剧本了 。
后人看待历史时,自然是上帝视角,一目了然,但历史中的人物,只能从他所看到的历史来做规划 。这就决定了荀彧选择辅佐曹操 。
曹操是当时被许多人认为是最有可能匡扶汉室(而非篡逆)的人物我们不妨先说说刘备当时对曹操的看法吧 。
在著名的“许田围猎”中,曹操、汉献帝、刘关张等人一起打猎 。打猎中,曹操一度和众人拉开了距离 。此时,张飞想要趁机杀掉曹操(演义中,对这一节做了戏剧化处理 。曹操当中飞扬跋扈,欺凌天子,张飞想怒而杀之) 。可是,刘备却制止了张飞 。
日后,在长坂坡,刘备被曹操追得吐血的时候,张飞就说:“当初要是让我杀了曹操,哪有今日之祸?”刘备回答:“我当时以为曹操可能是匡扶正义的人物 。”
【荀彧|《三国演义》里荀彧是心向汉室的,为什么不辅佐刘备,而去辅佐曹操呢?】即使刘备是出于其他考虑不动手,但是,他会这么回答张飞,也说明,当时认为曹操是匡扶正义人物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否则,也不会这样来敷衍张飞 。
刘备尚且如此,何况荀彧呢?
那么,为何荀彧们不认为曹操权位过重是对汉室的威胁呢?
荀彧所理解的匡扶汉室(推测)——东汉权臣不断,却从未构成对汉室天下的威胁荀彧所理解的复兴汉室,自然是由他所看到的历史决定的 。
荀彧和曹操所在的汉朝,尤其是东汉,权臣不断涌现 。霍光、窦宪、梁冀、何进,代代有人,尤其是东汉,许多皇帝即位时都年幼,权臣代为主管几乎是历史的常态 。
可是,除了篡位后迅速败亡的王莽,几乎没有一个权臣能否威胁汉室的天子只位 。
荀彧|《三国演义》里荀彧是心向汉室的,为什么不辅佐刘备,而去辅佐曹操呢?
文章图片

这些愿意追随刘备的贤臣名将,哪个是奔着刘备“汉室宗亲”的名头来的?曹操“加九锡”,试图把权臣地位世袭化,为荀彧所不能接受可是,随着曹操不断平定诸侯 。曹操成为与东汉历史上任何权臣都不同的人物 。
首先,士族领袖袁氏,在战争中灰飞烟灭 。连带着,另外一位“四世三公”,曾经把曹操吓得屁滚尿流的杨彪,也因为与袁术的姻亲关系而受到牵连 。
其次,不断激化的争斗中,军阀势力和军功集团崛起,这些寒族子弟,削弱了士族的地位 。
士族集团此时,失去领袖,群龙无首,实力也受到影响,一时之间,失去了制衡权臣的能力!
荀彧|《三国演义》里荀彧是心向汉室的,为什么不辅佐刘备,而去辅佐曹操呢?
文章图片

随着三国对峙,政局逐渐稳定,复苏的士族集团有了司马家这个士族领袖后,曹家的天下也就到了尽头 。但是,汉朝的儒家“忠君”思想被抛弃,士族阶层开始堕落,沉迷权力的游戏,中华大地开始了更加动荡的时代 。此时,曹操的“加九锡”也就几乎没有阻力了 。但是,这个“加九锡”,使得曹家的地位可以得到世袭 。得到世袭权力的曹家,此时不仅仅只是一个权臣了,而是当时名义上第二,实际上第一的权力家族了,离篡夺地位,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
荀彧|《三国演义》里荀彧是心向汉室的,为什么不辅佐刘备,而去辅佐曹操呢?
文章图片

智者如荀彧,应该知道他的反抗是没有作用了 。荀彧的反抗,或许只是对汉室,以及他自己命运无声的抗议吧!因此,我认为,荀彧若忠心汉室,从结果来看,追随曹操之举似乎值得商榷 。但是,同样从结果看,当时汉室已经分崩离析,不管谁到了曹操的位置,恐怕都改变不了汉室的命运了 。荀彧,确实没有比曹操更好的选择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