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 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解体 , 其最后一位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被儿子启继位为“夏后” , 开始了“父传子 , 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
皇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文章图片

除了上述原因外 , 后宫干政也是导致东汉多幼帝的原因之一 。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 那就是皇帝的平均寿命不长 , 但皇后及太后却都很长命 , “主少母壮”的例子不胜枚举 。汉朝时期有这样的规定 , 只要是有嫡正地位的正宫皇后 , 在皇帝年幼、昏庸或皇嗣中断的情况下 , 都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临朝称制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可以获得与皇帝对等的权力 。
在这种背景下 , 难免会出现“贪孩童以久其政 , 抑明贤以专其威”的太后 , 她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 , 经常做出“废长立幼”的勾当 , 将权势牢牢地握在手里 。例如 , 元和帝的皇后邓氏 , 就曾打着长子刘胜体衰的幌子 , 立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刘隆为帝 。邓太后把持朝政长达十六年 , 先后立过两名幼帝 。
从这些后宫干政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 , 东汉时期的后宫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 , 这也对后来的朝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
皇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文章图片

后宫干政 , 还会带来外戚专权的连锁反应 。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 靠的是豪强地主的支持 。刘秀不同于其他的开国之君 , 他并没有“兔死狗烹” , 除掉一众开国元勋 , 反而对这些功臣礼遇有加 。在东汉时期 , “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 公卿与豪族有与皇族结亲的资格 。这些贵族本来就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 当他们的家族中出现嫔妃甚至皇后、太后时 , 难免会利用这种裙带关系获取更多的利润 。
除此之外 , 临朝称制的太后们 ,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 , 通常会召本家外戚入朝参与大政 。显然 , 倘若皇帝年长 , 肯定不会纵容后宫、外戚乱政 。太后及外戚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 , 有必要立一个便于控制的“儿皇帝” 。外戚的倒行逆施 , 极易引发幼帝的反抗情绪 , 一旦幼帝成年 , 他往往会借助宦官势力铲除外戚 。最终 , 皇帝、太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结果 。
皇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儿皇帝”登基的现象?
文章图片

东汉王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 幼帝登基的现象是发展时期必经的阵痛 。不过 , 历代封建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 , 这一问题最终伴随着集权专制退出历史舞台而消亡 。
参考资料:
【皇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儿皇帝”登基的现象?】【《汉书》、《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