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个朋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罗永浩撕下了直播行业的底裤,眼见不一定为实!
时代想要淘汰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短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堪称一个时代,有的互联网巨头抓住了,有的没有抓住。腾讯在这个时代过的十分焦虑,不管是微视还是视频号都做的并不令人太过满意。阿里巴巴则抓住了短视频的核心,由原来的文字式客服转变成了视频化的客服,即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里爆出了太多的销售记录,什么单日直播带货破2亿,什么15分钟内销售15000支口红,亦或者全年带货28亿等等。这个世界太奇妙了,很多老一辈实干家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不如一个人一个月在网上搞促销赚得多。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我只知道媒体对这些案例的报道,倒是让众多年轻人浮躁了起来。让人们错误地以为人人都可以轻轻松松赚到巨款!1罗永浩第二场直播尴尬收场罗永浩是在4月份才开始直播带货生涯,可是在老罗开始直播带货之前,他可能已经思考了长达10个月之久。罗永浩的平台认证信息交个朋友首席推荐官。据天眼查获悉,北京交个朋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4日,法定代表人是黄贺。
文章插图
不过从公司的名称上来看,这是老罗的风格,很有可能这就是老罗的公司。2019年11月4日,罗永浩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为此老罗还发表了一篇长文《一个“老赖”CEO的自白》来回应此事。自白中表示,自己还欠3亿元的外债,就算是卖艺也要将所有的债务还清。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自白就是为自己日后直播带货埋下的一个伏笔。3月19日,罗永浩宣布将进军直播电商领域,准备好钱吓一跳吧!此消息一出,快手和抖音展开了老罗争夺战,为的就是能够给自己的平台拉来更多流量。最终,抖音以6000万的价格牵手老罗成功。4月1日,愚人节当天,老罗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直播带货的首秀。
文章插图
为了配合老罗的直播,抖音为他准备了开屏广告的大礼还有不计其数的流量补贴。在万事具备的情况下,老罗首秀最高观看人数超过280万人,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800万人次,3个小时带货1.1亿元,音浪收入361万元左右。这样的成绩虽然还是比不上薇娅和李佳琦,但是对于首次直播的老罗来说,其实已经相当不容易。有人粗略估算过,老罗第一场直播收入在2500万元左右。就在昨天晚上,时隔八天之后,老罗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场直播,主题是“助力湖北”。单从主题上来讲,该主题是非常具有正面意义的一件事,老罗也以1分钱5斤橙子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购买。中间的差价全部由老罗自己垫付。可以说此举不仅让观众得到了实惠,也让果农得到了照顾。
文章插图
只可惜,一整场下来,老罗的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只有几十万人,相较于第一场的近三百万人的人气,这场弱了很多。销售额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仅为3562万元,仅为第一场的1/3水平。如此大幅度的下滑水平可能也让老罗团队捏了一把汗,但是却也映照出来了直播行业的真实情况:观看人数的暴涨暴跌。2直播带货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人曾经说过,短视频的真相就是给观众们展示我们想要他们看到的内容。这句话有点绕,可我却十分赞同。因为在这个高科技泛滥的年代里,眼见不一定为实。就比如去年某商家找一位坐拥380万粉丝的美妆大V视频带货。令商家感到绝望的是,300多万的视频播放量,成交量竟然是零。一石激起千层浪,所谓的美好数据背后,只不过是这些大V想要呈现的罢了。事情的真相就是零成交,但是假如商家不把此事爆出来,我们谁也不知道。此外,我们也经常看到某某某直播一晚上怒赚上千万的新闻。可是这是真的吗?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些主播是跟公会签有合作的。公会会专门用好几个马甲在直播间带头刷礼物,这会激起一些人刷礼物的冲动。待直播结束,公会刷的钱会原路返回,粉丝刷的钱会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不过对外宣布的话,肯定是按总数宣布的,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舆论效应,从而提高知名度。直播带货行业其实也并没有表面那么光鲜亮丽,因为据多位找网红带过货的老板表示,很多网红一晚上带的货还没有请他们花的钱多,老板们基本上都是赔本赚吆喝。前湖南卫视主持人李湘曾为某貂皮厂家带货,带货5分钟,收费80万,结果愣是没有卖出一件貂皮大衣。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微商|微信朋友圈上线折叠功能,微商的末日将至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中消协|8点1氪丨肯德基客服回应盲盒被中消协点名;微信灰测“朋友圈折叠图片”功能;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
- 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赋能发展!石景山园荣膺“北京市创新信用领跑园区”称号
- 质量|北京消协实测8个品牌代餐粉质量:多款核心营养素不合规
- 工业区|搭平台“找朋友”,让企业间擦火花嘉定全流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
- 公积金|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集数据25亿条,覆盖14个部门机构
- 中轴线|云上现中轴,数字化「你好,北京」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