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夷陵之战,吴蜀火拼,最终以刘备大败而告终 。而曹丕则一直耐着性子,伸着脖子坐山观虎斗,这时,他终于等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貌似打破三国鼎立的时机来临了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吴蜀两国经过一年多的消耗后,此时的曹魏无论出兵攻打哪一方,似乎都是胜券在握 。
文章图片
如果曹魏此次能一举灭掉东吴,那么蜀国最后一条出国通道也被曹魏截断,相当于笼中困兽,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
如果曹丕先攻打蜀国,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难以攻克,那么,实力相对较强的东吴此时会不会趁机偷袭曹魏呢?答案是肯定的 。
反之,如果曹丕攻打东吴,刘备却很有可能袖手旁观,一则对东吴这仇恨一时半会难以化解,一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支援东吴 。因此,曹丕选择攻打东吴,几乎无后顾之忧 。
文章图片
事实上,曹丕同时出兵三路攻打东吴的三处重要关隘:京口、濡须口和江陵,由此可见曹丕的野心还是很大,曾试图一举灭掉东吴 。当然,这难度很大 。不过,即便此刻灭不掉东吴,只要他能占据长江防线中的任意一个据点,东吴以后的防守便会变得相当被动 。
三、一个契机古代打仗常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所谓师出有名 。这样,攻方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也就是人心所向,往往仗还没有打,气势上便战胜了对方 。
【刘备|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夷陵之战前夕,孙权为了避免被蜀汉和曹魏两面夹攻,曾遣使向曹丕俯首称臣,并承诺将儿子孙登送往洛阳作为人质 。
文章图片
然而,这只是孙权的一个权宜之计,不过以此稳住曹丕 。等到孙权战胜了刘备,东吴危机解除,便更不可能履行承诺了 。
所以,孙权违背承诺在先,这便给了曹丕一个名正言顺出兵讨伐孙权的理由 。至少现在孙权还是曹丕的臣子,曹丕现在攻打孙权是讨伐逆臣 。如果等到孙权独立后,曹丕再出兵,那就算侵略了,从道义上来看,两者是天差地别 。
结语: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何没趁着刘备孱弱,一举灭掉蜀汉,而是选择攻打实力稍强的东吴?
曹丕并没有把握能灭掉刘备,但却希望趁着东吴疲敝,一举灭掉它,或者至少撕开长江防线的一道口子 。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
- 刘备|佩服刘备的毅力,普通人都是混吃等死的心态,机会运气造就刘备
- 刘备|刘备的两员虎将,一个胜过关羽,一个能跟吕布抗衡,却得不到重用
- 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去草房,三次拜访诸葛亮,为情还是为义
- 刘备|刘备手下有六大猛将,为何在夷陵之战中,他身边却无人可用?
- 阆中|让张飞守阆中,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刘备是怎么考虑的?
- 刘备集团|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会不会一统天下?
- 王平|王平:刘备去世前留下一员猛将,被诸葛亮重用,力保蜀汉20年不倒
- 刘备|刘备为何能得到孙权的联盟?与曹操的对抗有关,被低估了的刘备
- 李严|刘备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极为信任的诸葛亮?
- 刘备|刘备称帝有3位大臣反对,结果一个贬官,一个被杀,一个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