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为了匡扶汉室

诸葛亮之所以一次次北伐,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匡扶汉室,而是另有所求!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四个字给出了他真实的答案!
诸葛亮|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为了匡扶汉室
文章图片

一、字面上的益州疲弊
字面上的益州疲敝,其实很简单,就是益州这个地方的经济、人口都比不上曹魏!据《文献通考》所说,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时,蜀汉只有20万户,男女加起来一共只有90万人;蜀汉灭亡时,蜀汉户口28万,人口94万,而当时的曹魏共有户口66万多,人口443万 。由此可见,蜀汉和曹魏的人口差距是有多大!
在三国那个时候,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经济,既然蜀汉的人口相比于曹魏差这么多,这就意味着蜀汉的国力相比于曹魏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蜀汉此时应该闷声搞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蜀汉的国力 。但是大家忘记了实力差距这个概念!打个比方,此时的蜀汉实力为20,曹魏实力为60,双方差距是40,十年后双方实力翻倍,蜀汉实力为40,曹魏实力为120,双方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80,可见若是蜀汉闷头搞发展,他们和曹魏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和王思聪两个人,你资产只有1万,每年可以挣5万,一年后你的资产翻了5倍,而王思聪资产有一个亿,每年挣一个亿,一年后他的资产只翻了一倍,你会不会认为你和王思聪的实力差距缩小了?
所以说,要是双方都埋头搞发展,蜀汉绝对是搞不赢曹魏的!蜀汉要想缩小和曹魏的实力差距,只能不断的北伐,骚扰攻打曹魏,这样曹魏就不能安心搞发展了,双方可以一起比烂 。
【诸葛亮|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为了匡扶汉室】
诸葛亮|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为了匡扶汉室
文章图片

二、背地里的益州疲弊
背地里的益州疲弊,其实指的是蜀汉的权力关系!其实不仅仅是蜀汉,就是曹魏、东吴,也摆脱不了当权者和世家大族的关系!在整个三国时代,真正决定天下走势的并非是那些明面上的枭雄,而是背后的世家大族,我们可以看看,那些诸侯的背后,哪一方不是众多的世家大族在站队?不说曹魏的荀氏,就拿蜀汉的诸葛亮来说,他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堂弟诸葛诞在曹魏为官,这就是家族力量啊!
每一个诸侯的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世家大族!形势好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会倾力相助,帮助你争夺天下,比如荀彧、荀攸,形势差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会立马当起投降派,直接架空甚至逼迫主公投降,比如曹操南下时,荆州刘琮的表现;再比如曹操兵临长江,东吴众臣的表现 。说白了,这些世家大族是可以和你同富贵的,但绝对不会跟你共患难,因为他换一个主公,照样可以过潇洒的日子!这一点,鲁肃其实说得非常明白!
原文: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诸葛亮|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为了匡扶汉室
文章图片

刘备之于益州,本来就是外来势力,他们从一进入蜀汉,其实就一直在和益州本土的世家大族做斗争!有些人刘备在拉拢,比如李严、吴懿,有些人刘备则是在打压,比如法正杀伤当地士族,但刘备丝毫不管 。说白了,益州的世家大族和刘备集团,一直在互相较量,从来没有真心臣服 。尤其是当荆州丢失、夷陵战败以后,明眼人都能看出天下形势,知道蜀汉不可能夺取天下了,这更让益州本土的那些世家大族蠢蠢欲动,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跟着蜀汉还不如跟着曹魏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