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兵入关,北京城区六十万失踪人口都去了哪里
从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到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铁骑入关、多尔衮将北京定为大清首都,整个有明一代,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时间长达223年 。
文章图片
【北京|清兵入关,北京城区六十万失踪人口都去了哪里】上图_ 吴三桂写给多尔衮的求援信 (复制品)
3、1644年4月李自成离京时曾有3万人被挟裹而走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4月,在多尔衮清军和吴三桂明军的双重夹击下,李自成自忖无力抵抗,被迫选择撤离北京 。为满足其粮食、辎重和所抢大量财物的长途运送,刘宗敏下令强征3万多名当地强壮劳工(其中包括少量年轻妇女)随军西逃晋陕 。
4、1644年5月多尔衮抢占内城致20万北京人流离失所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5月,满洲八旗入驻北京之后,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原北京内城所居汉人,一律限期迁往外城,内城民居建筑全部移交满洲八旗军队驻防,结果引发满汉矛盾骤然升级 。这期间,除少量北京土著居民在外城找到临时居所外,至少有近20万北京人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北京周边河北地区安家落户或沿街乞讨 。
文章图片
上图_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5、瘟疫和战乱引发大饥荒导致7万北京人非正常死亡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12月至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5月的半年多时间里,鼠疫流播、闯王进京、清军入关、明军溃败,这接二连三的横祸,使得北京及周边地区交通瘫痪、物价飞涨、粮油短缺、药品匮乏 。贫困、疾病和大面积饥荒成为高悬在北京底层民众头上的三把利剑,数以万计的婴幼儿和羸弱老人被迅速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
一本被称作《申甲传信录》的时人著述(其作者据说叫钱士馨),通过对城南、城北部分无家可归者的调查访谈,认为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因贫困、疾病和饥饿被夺去生命的北京底层社会民众,其数量不少于7万人 。
以上是能够找到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明的北京城区失散人口去向和大致下落,其总数大约为40万人 。
文章图片
上图_ 1644年,明末形势图 (大西、大顺)
那么,除此而外,还有20万北京人又去了哪里呢?
1649年(清顺治六年),一位亲身经历过1644年前后北京剧变的爱尔兰传教士,叫瀚德斯·沃克(Handers Walker)的,在回到故乡后所写的一篇叫《I don’t take it easy in Beijing》的纪实文章中说:
眼见为实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几乎是一种定势 。但这句话显然不适宜我在北京25年的经历 。或至少不适宜以此来定义1644年前后我在北京街头的全部所见所闻 。作为一名宗教职业者,我相信那完全是一段炼狱般的生活,而对于那些已经麻木了的北京底层百姓来说,炼狱对他们而言,已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 。这无疑是促使他们心肠变得无比坚硬的一个主要根源 。在永定门外一个叫树墩(音译)的小镇上,我亲眼目睹一个六口之家,被饥饿摧残得只剩下母女俩,其女儿看上不到5岁,已经奄奄一息 。
瀚德斯·沃克引人泪目的上述文字,可作为后人继续追溯那另外20万失踪北京人口的参考性提示 。
作者:贾玉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北京历史上的人口变迁》北京晚报2021.6.9
〔2〕《北京灾害史》于德源 著 同心出版社2008
〔3〕《清史稿》赵尔巽主编 中华书局1982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 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赋能发展!石景山园荣膺“北京市创新信用领跑园区”称号
- 质量|北京消协实测8个品牌代餐粉质量:多款核心营养素不合规
- 公积金|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集数据25亿条,覆盖14个部门机构
- 中轴线|云上现中轴,数字化「你好,北京」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耽改”题材网络影视剧
- 北京|泡泡玛特将在北京打造首个线下乐园
- 北京将把共享单车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 安全|掌握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须经网络安全审查
- 数字中轴|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数字中轴”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