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浅析唐朝帝位之争:为何李元吉想当太子,就只能和李建成联手?

如果李元吉没有当太子的野心,那跟谁联手也罢,独善其身也罢,都有合理性;但如果他有当太子的野心,就必须要联手 。无论以长立、以贤立,哪怕是以爱立,只要建成和世民还在,就绝对轮不到他 。首先世民不买他账,他们有过合作征战的经历,但显然矛盾重重 。
李元吉|浅析唐朝帝位之争:为何李元吉想当太子,就只能和李建成联手?
文章图片

图4
李世民本身出身贵族,不缺钱也不缺人 。但是对于他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儿子又去世了,为了传位给孙子,只能将对孙子有威胁的人都杀了 。
但是李世民没有这样的顾虑,登基的时候只有28岁,大部分功臣都跟李世民年纪相仿,甚至比他还大 。所以李世民年龄的资本雄厚,就不需要靠杀戮解决 。当然,现在老板肯定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哪个老板愿意投入多少资本,多少时间那这样有资本的老板也算值得跟随 。唐王朝的建立,将领和士兵并不是以前的那种部曲制 。部曲制士兵和将领是绑成一体的,士兵实际上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将领,是将领的私有财产,是家臣性质,只不过军饷由国家发罢了 。因此,士兵对将领的忠诚程度是高于皇帝的 。
秦以后的两汉、三国、晋、五代十国,隋、唐后期藩镇、宋、元、明前期、清前期都是这种性质 。甚至有些将领的部曲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对皇权造成冲击 。
李元吉|浅析唐朝帝位之争:为何李元吉想当太子,就只能和李建成联手?
文章图片

图5
而李世民时期,虽然手下的重臣手握兵权,但却不是部曲性质,而是属于国家性质,对皇权的忠诚高于领兵将领,加上后勤补给以及军饷控制在皇权手上,所以皇帝没必要去戮杀将领 。即使重臣手握兵权想反叛,士兵绝大多数也不会跟从 。就拿侯君集叛乱,还有李承乾这个太子,李世民一出马,大军就动弹不得 。
他就是大唐统一最大的功臣,功臣集团以他为尊,一个强悍到带着3500人冲窦建德十万军队还赢了的人,不会有哪个想不开挑战他在军中的威望 。功臣都是从隋末走出的人精,放着打拼了一辈子的高官厚禄不要去造反,李世民知道且了解这群老兄弟的心意,战场上一起并肩作战的袍泽之情决定了李世民对军人的尊重与厚爱 。
李世民的帝位之路
李世民本身的性格,大气从容,自信却不自大,他将这种精神完美地注入到了大唐的开放气魄之中 。一个皇帝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个利益集团 。在这个过程中,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也形成了各自的势力 。只不过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不同 。太子常年驻守关陇,与关陇地区的贵族盘根错节 。而李世民长期领兵在外,与军中的将士、地方的中下级地主更为熟悉 。
李元吉|浅析唐朝帝位之争:为何李元吉想当太子,就只能和李建成联手?
文章图片

图6
关陇集团之强大不言而喻 。从南北朝到隋唐,基本上每个王朝的背后都是关陇贵族的支持 。你看到的是王朝更替,实际上就是人家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利交割罢了 。刘邦、朱元璋这种生下来就是农民,他们和那些功臣更多的是一种合伙人的关系 。你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李世民的出身不用多说了,他的奶奶是独孤皇后的亲妹妹,关陇集团核心成员,本身和他手下的人不是一个阶级的 。在封建社会,这些人在你面前天然低一等 。更何况除了李勣和李靖其他人和李世民的军事水平不是一个维度的,李世民也还年轻 。
李世民时期的功臣都是他的起家班底,之前的政治斗争中,二心的都已经离开了,留下的都是一条心的,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亲自上手跟着李世民杀了李世民的哥哥弟弟全家,忠心毫无怀疑,这些都是手下的打手,不是合伙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