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搬来三筐稻谷当殿试考题,刘伯温脸色大变:有人要死了
文章图片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被封为吴国公 。此时天下并不太平,有许多元朝的残余势力和割据势力 。在朱元璋感到迷茫之时,遇到了被现代人称赞的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刘伯温 。刘伯温根据以往的战绩,看出朱元璋有开启新的朝代的实力 。
他找到朱元璋,并分析此时天下的局面,给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册”,朱元璋听了大为赞赏,将其作为自己的心腹 。
刘伯温根据此时朱元璋所处地位为他提供了建议,如果要想建立伟业不能操之过急,需将各方势力逐个击败,才能一统天下 。
文章图片
然后与“小明王”韩林儿决裂,另立新的国号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朱元璋听后赞许他的才华并马上实行刘伯温提供的建议 。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 。
建立大明 平定天下
至元二十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国号“洪武” 。朱元璋大封诸侯,稳定军心 。但并未给刘伯温太多赏赐 。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大军进攻大都,结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 。
同时收回了在北宋时丢失的燕云十六州 。此后多年,朱元璋除北伐外,还进行内陆的平定,实现了对河西走廊的统治 。
文章图片
兴办科举
在科举方面,朱元璋重视教育,大力创办学校,选拔有才之士协助他治理天下 。在明朝建立后举办的第一场科举考试由朱元璋亲自监督举办,在殿试考试的时候,有八十多位考生到京都接受朱元璋的考试,获得最后的成绩 。
经过级级考试的选拔,一些人通晓经书,诗词歌赋可谓是人中龙凤 。在朝堂上都想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展现给朱元璋,希望得到他的赏识 。
但是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并没有考诗词歌赋等常规的东西,而是拿来三筐稻谷,让考生上前评价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沉默不语 。
文章图片
考生们并没有明白朱元璋有何更深层次的意义,只是不敢欺骗,如实说出他们看到的好坏 。其他也大臣不明白为何要拿三筐稻谷作为考试的内容,站在一旁的刘伯温明白朱元璋的心意,知道要有大事发生,可能有人小命不保 。
在考生都评价完后,朱元璋转头问刘伯温认为这三筐稻谷怎么样,刘伯温不敢多言,连连摇头 。他的徒弟不明所以小声嘀咕,“师父这么明显为什么不说呢” 。刘伯温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 。其徒弟不敢多言,若有所思 。
朱元璋对考生说这三筐稻谷产自不同地方 。第一筐,产自扬州,品质极佳 。扬州大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赏赐杨宪封其为扬州候 。第二筐稻谷,品质显然不如上一个,有些变质 。这是出自太仓,太仓守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为庸官,当即罢免其职务 。
【朱元璋|朱元璋搬来三筐稻谷当殿试考题,刘伯温脸色大变:有人要死了】
文章图片
最后一筐,一半杂草一半杂粮,产自军仓 。军人戍守边疆吃的粮食却为次品,军粮官可谓是奸臣,暂首示众 。
朱元璋明白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粮食谷粒饱满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这场考试震撼了在场的考生和大臣 。他把这些贡士下放到各个地方,在基层学习,第二年再次考核,择优录取 。
这些贡士全部心服口服,后来这第一批贡士中,出了很多国家重臣,成为明朝的国家支柱 。
推荐阅读
- 朱元璋|朱元璋曾下令:严禁皇族吃人参,崇祯直到上吊前才知其用意
- 朱元璋|朱元璋能当皇帝,竟然是一个道士帮了大忙,正可谓天机不可泄露
- 燕王朱棣|朱元璋准备杀朱棣,被朱棣一封信吓得冷汗直冒:比他老子还无赖
- 刘邦|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非常相似?
- 燕王朱棣|如果朱元璋活着,朱棣能成功吗?给他三个胆都不行
- 朱元璋|朱元璋让刘伯温测国运,得到答案后大喜,没想到自己理解错了
- 朱元璋|一代江南绝色才女,朱元璋一夜宠幸后,朱元璋:“推出去,处死”
- 燕王朱棣|朱元璋在给朱棣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你爹要杀你快跑
- 朱元璋|朱元璋死后被葬在哪里?他墓旁还葬了两位伟人是谁?现在告诉你
- 朱元璋|探秘:原来朱元璋后世子孙的名字都是大有学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