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

13世纪,蒙古崛起,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 。
即便是强大的金,顽强的西夏,也都只坚持了二十二三年 。
其他如阿拔斯王朝、西辽、花剌子模,欧洲的基辅罗斯、波兰、匈牙利等自称强大的政权,更是在其打击下迅速灭亡 。
然而,看起来文弱的南宋,却抗击了蒙将近50年,成为蒙古最难征服的对手 。
以国力论,当时的金、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都盛极一时,而南宋自立国以来一直为金所压制;以军力论,欧洲、西亚的精锐骑兵为南宋所无;以政治论,南宋当时已是奸臣当道;以战争指导论,南宋统治者更是在抗蒙战争中更是昏诏迭出 。
为何这样的南宋,居然能抗蒙如此之久呢?
朝廷虽昏庸,但有精兵良将就在蒙金战争爆发的3年前,南宋刚刚在“开禧北伐”中惨败 。
所以,金一直看不起南宋的军力 。
在金被蒙古打得节节败退时,金还曾考虑“失之于北,取之于南”,蒙古人给我造成的损失,我找宋人去补偿 。
而蒙古也不怎么把南宋放在眼里 。
南宋|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
文章图片

因此,想像灭金时一样靠作战方向上的迂回,就想一举打破南宋的防御体系是不可能的 。
宋或许不如金强,但宋地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金 。以至于你仅靠迂回绕过其防御体系就想灭之是不可能的 。
要想灭宋,需在政治、经济、军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
蒙古耗费时日的内部调整(1259-1273)1259年,蒙哥去世,旋即,忽必烈开始了费时却踏实的调整 。
他击败了坚守旧俗的内部反对势力阿里不哥,将蒙古国变成了又一个中原王朝——元,从而开始消化中原,并使中原真正成为元统一战争的大后方 。
然而,元毕竟统治区域广大,也并不能照搬宋金政体,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特色 。
因此,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直到1271年元朝建立才告一段落 。
其后,忽必烈从中原通过民屯等方式获取粮草,通过签军等方式获取兵源,元才真正获取了中原的人力、物力 。
而要打破南宋的防御体系,就要渡江涉河,要攻坚取城,水军、炮军等建设必不可少 。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除了降将刘整等部外,元水军基本上是在襄樊之战中边打边练起来的 。
南宋|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
文章图片

经过七年的襄阳围攻战,元军不仅有了强大水军,也有了相当强大的炮军,这才具备了渡江灭宋的实力 。
忽必烈的调整虽然看起来很慢,但却稳健 。
蒙古人此前企图取巧,一举灭宋,结果反而屡屡受挫,忽必烈稳步改革,稳步推进,却稳稳当当平宋 。
1273年襄樊之战后,蒙古仅3年,就于1276年灭南宋 。
欲速则不达,大约就是如此吧!
南宋虽早已偏安一隅,但仍被多数人视为正统 。
因此,尽管朝廷昏庸,但忠勇节义之人仍誓死保卫,无论是孟珙这样的将门子弟,还是文天祥这样的文人,抑或是张顺、张贵这样的民间英雄,都愿誓死保卫南宋 。
南宋虽丢失中原故土,但南方的水网、山地,自古就是抵抗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 。
反观蒙古,虽善于骑战,但原本没有水军,也缺乏足够的山地作战经验,面对南宋的防御体系,其军事优势无法施展 。
同时,蒙古军力虽强,但政治落后,尤其对统治农耕地区缺乏经验,中原的人力、物力不能充分为之所用,自然使蒙古缺乏持续作战能力 。
这种情况下,南宋能支撑50年,根本不是什么奇迹!
虽然南宋涌现出了孟珙、余玠这样的名将,张顺、张贵这样的义士,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忠臣,但南宋在总体战争指导、军队建设上乏善可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