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手握6个百万年薪offer校招生的自述:我为何选了这里?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是余昌黔,一个科研和开源爱好者,2021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博士毕业。我大学期间,在国际核心会议和期刊发表了17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400次。2020年校招期间,我拿到了阿里、华为、美团、滴滴、蔚来和小马智行6个公司年薪过百万的offer,我为何最终选择了这家公司?
如何选offer?行业>团队>公司2020年我找工作时,不是先想要投哪家公司,而是先分析行业。当时我总结了三个行业,第一个是泛无人驾驶,第二个是泛娱乐,第三个是广告。我倾向于做有社会价值的事,就是真正能产生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改变大家生活的行业,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个。
本科时,我是学编程的,程序员都有个中二的梦想——通过编程,改变世界,当时我就想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东西。读博期间,我开始立足于无人驾驶行业,想在这个领域有突破性进展,希望做出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用,让更多人的生活受益。
选中泛无人驾驶行业后,我在这个行业里排了几个赛道,无人配送、辅助驾驶、地图等,其中一个赛道是无人配送,我觉得很不错,因为城市配送网络能极大的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而在无人配送行业里,美团有好的落地产品基础,业务场景最丰富,前景非常可观。
同时,在看团队上,招我的主管人非常好,亲和力十足。择业时跟他交流,他不是只一味宣传美团,而是站在我的角度帮我分析利弊,瞬间觉得他非常靠谱。而且我们针对未来无人车的发展也有深入的交流,双方目标一致,信念一致。所以觉得选择美团这个团队很好。现在回想发现自己果然没看错。
拿到6个offer的时候自然非常开心,其实也会很纠结,但是明确了自己的择业逻辑后,选择也就越来越明晰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的校招各大厂陆续在“开奖”了,我看到很多同学都非常重视薪酬,这确实是职业选择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我们看待薪酬的角度可能需要转换一下: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薪酬。比如当前的offer给的薪酬,实际上是7月入职后半年的薪资,后面互联网大厂每年会有调薪、升职加薪。大家还年轻,应该算4、5年能拿到的总额。要考虑这个总额,就需要考虑长期的成长和进步空间。只有选择到一个合适的行业、合适的团队、合适的公司,才能快速成长,也才能有更大的薪酬增幅。不然,可能入职的时候感觉base高一点,但是后来发现行业不喜欢、团队不合适,在公司发展不如意,几年后跟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美团技术的实力强吗?2021年7月,我通过校招正式加入了美团智慧交通平台,担任美团无人车配送部算法专家。
毕业后,身边同学大多选择阿里、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大厂。我跟周围一些很优秀的天才少年聊完后发现,他们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不是美团,我在想这其中的认知有什么偏差?美团真的没有技术吗?
实际上,在无人驾驶行业,美团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场景”优势。
我们要搞清楚无人车的对手是谁,无人车最终的PK对手是其他家的竞品吗?不是!其实是人类。用户不管这个车有没有人开,只管自己能不能安全舒适地抵达目的地、商品能不能卫生快速地送到手里,这需要无人车的能力和人类相当。
但这很难。如果纯靠技术,不可能有公司能突然打造一台完美的无人车。技术需要迭代,更关键的是,如何把无人车配送跑起来?这需要技术、运营和落地交互迭代。技术有了一定突破后,把它运营到某些场景,比如固定场景在学校里跑,通过采集数据、反馈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等技术有更深入突破,再继续扩大场景,这样才能越做越好。
推荐阅读
- 左鹏飞|“天才少年”左鹏飞:被阿里、腾讯争抢,后以201万年薪入职华为
- 龙珠|投资大提速,2021美团拿下6个网红项目,15+科技公司
- 马化腾|缺席重要会议,16个月只露面1次,马化腾越来越神秘了
- 安卓|复旦教授发现400+安卓漏洞,可使手机变砖,谷鸽16个月后才修复
- 京东集团|喜欢“秀恩爱”的刘强东:手握5家巨头独角兽,未来或成世界首富
- 拼多多|中国80后新首富出现:手握2000多亿财富,马云马化腾迎来强劲挑战!
- 违规|美团、京东背后大老板,手握800余家企业,却因违规被工信部点名
- 行政|小鹏汽车回应“6个月采集43万张顾客人脸照”:对行政处罚完全服从,做出深刻反省
- 存款|女程序员入职华为2年,工作24小时待命,晒出存款还以为看错了
- 腾讯|手握公众号视频号,拥有10亿微信用户的张小龙,有没有想过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