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线|《互联网体检》背后的资本暗线( 三 )


03、社会价值的不成熟由于我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特点,这些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将会被一定程度上被限制。
2016年是阿里巴巴如日中天的时期,当时阿里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拼多多等竞争对手还没有成很大的气候。
当时的马云谈及一件事,他见到巴菲特的时候,巴菲特劝他做更大规模的捐赠,马云反问对方你几岁了,巴菲特答80多岁。马云表示,到他80岁的时候他也捐。
暗线|《互联网体检》背后的资本暗线
文章插图
这段话在当时的媒体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但以2021年的社会观念去回溯的话,会发现其中存在有较明显的问题:当时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够深刻,也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意识。
这在后期也逐渐演进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资本对于财富的追求,逐渐泛化为一系列的各类举措,包括使用算法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资本优势进行低价倾销、对所谓“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替代等等。
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要高度概括,就是“在企业的社会价值方面有所缺失”。
写到这里,《互联网体检》这部爆笑小品背后的资本暗线也逐渐清晰了起来:互联网行业发展早期,企业和资本通过让利、互惠与用户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但随着人们使用习惯的建立,和支付形式的成熟,互联网公司开始通过收购整合等方式增加在消费者面前的议价权,最终在缺乏社会价值认知的情况下,出现了过度的、甚至是掠夺式的商业化。
其产生的问题已显露得比较充分。幸运的是,由于我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特点,这些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将会被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互联网的价值和力量,也可以被引导到更具社会价值的层面。
最典型的就是社区团购这个新兴的零售商业模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商, 社区团购更有机会帮助商品的生产商与终端消费者直接对接。在理想状态下社区团购可以打通所有中间经销商环节,让生产商赚到利润,让消费者实现低价,多方共赢。
但在实际经营中,无序竞争的情况下社区团购平台会以倾销的方式低价获客,用非正常的手段挤压正常经营商户,并且为了更加“高效率”,不去和厂商对接,而是和经销商对接拿货。
如此做法显然是违背了行业初衷,且不考虑社会价值的做法,但在高效率的幌子之下都是被允许的。这些也被监管层所及时纠正,社区团购正走在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便利,的确更好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整个生态如何平衡、如何让多方参与者共同受益,却需要互联网公司和其背后的资本,站在社会价值的角度上做更多考虑。
否则,类似于《互联网体检》这样的笑话,只能越闹越多,最终迫使部分用户逃离互联网生态。这才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多方共输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