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阿里腾讯微软拥抱低代码,程序员们要“失业”?( 二 )
无代码或许会到来,但“去程序员”不会发生
甲子光年发布的《低代码市场调研报告》(2021)指出,近几年IT开发人才支出不断走高,但相应的开发效率提升并没有明显进步,反倒是在时间、沟通等多方面成本增长。
文章插图
不过,“去程序员”将不会因为低代码的流行而发生,即使进化到无代码也不行,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不妨设想到了全面低代码甚至无代码阶段,以aPaaS为核心的产品要完全代替程序员需要什么条件:开发期,业务人员自主搭建应用底层;使用中,自主满足个性化需求;建立后,保持迭代更新。
底层是低代码的基础,这是它能做到的,但另外两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方面,B端产品永远是底层为先,满足个性化需求要么加钱,要么自己二次开发,这与低代码本意相违背,也使从业公司变成了一个传统的软件企业,低代码名存实亡。
另一方面,在使用后保持迭代更新对原本的搭建者而言是一件完全不同维度的事。究其原因,aPaaS不是SaaS,后者是免维护的。但对低代码开发的应用而言,涵盖的内容越多,系统越复杂,最终会超出原始创建者的能力范围,造成工作效率再一次下降。毕竟,他本身就不是专业程序员。
低代码的终极痛点是,对非IT人士,它确实有满足80%需求的能力,但如果基于这种乐观预期放弃剩下的20%,一旦到了关键节点,使用者很可能要付出超过80%的成本去补全它。
因为在任何的一个完整生态中,必然有日常使用不起眼、开发者不关注,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分,尤其是B端产品强调底层通用性,更容易发生整体结构的问题。而低代码关注的是日常高频重复需求,释放这一部分生产力。
那如果有企业将同样多的精力放在容易被忽视的需求,为目标客户做好全套IT服务呢?
这不叫低代码,这叫“外包”。
低代码的本意是提高效率,起到关节的润滑作用,而不是把所有难题通通丢给第三方去解决。始终牢记,低代码企业要关心的并不是企业所有的IT产品问题,而是低代码所能触及并容易发生的问题。低代码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对程序员工作的补充,而非代替。
结语
如果说低代码概念和产品的缘起都来自企业对效率的要求提升,那么有部分人士认为无代码时代到来后程序员就会走向失业的观点,无疑陷入了“提高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砍掉中间环节”这一粗暴认知。尤其是对中大型企业而言,“能跑就行”几乎不可能成为重要应用系统组件的实施标准。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低代码的兴起反而为数字化趋势下企业效能增长提供了一种思路——如果一个沟通链带来了效率损失,那就尽可能让它融为一体。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做大家都能看懂的事,赋能而非代替,这才是低代码的应用目标,也是低代码企业应该要努力的方向。
【 代码|阿里腾讯微软拥抱低代码,程序员们要“失业”?】文|美股研究社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超级会员|腾讯QQ音乐内测版上线超级会员!年卡348元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