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刘强东追随马云脚步卸任京东重要职位,是迫不得已还是顺势而为?
根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并援引天眼查数据显示,京东的运营主体——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近日发生了工商变更,刘强东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徐雷接任执行董事、经理和法定代表人。实际上,自去年年底以来,刘强东频繁卸任旗下公司要职,目前已经辞任的公司接近50家。而刘强东此次辞任京东商城要职以后,意味着其在京东的三个核心业务板块(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中均不再任职。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广泛关注!刘强东作为京东创始人,曾因为其对员工的“仗义”以及与章泽天的婚姻为京东增加了不少曝光率,也因为桃色新闻事件让京东深受影响!
文章插图
马云已离开阿里已半年多,刘强东做出此举,是否意味着也要像马云一样脱离京东?这种离开是迫不得已还是顺势而为?答案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一、辞任并不代表控制权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刘强东辞任会导致其在京东的影响力的降低,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京东的控制权。实际上,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这些角色主要工作还是公司的日常各项经营管理,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转。刘强东辞任后,意味着他不再参与京东具体经营和管理业务,日常各项决策也不再需要他来审批,对公司的影响力势必逐渐下降。但其所拥有的股权以及投票权层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对公司使命、战略方向仍然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如果不做股权方面的变更,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文章插图
二、刘强东辞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发展前期,创始人的眼界、能力对于企业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对于创始人也有较大的依赖。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管理团队日趋成熟,如果仍然以创始人为中心,会面临较大风险。一方面,创始人的个人能力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另一方面,个人若有闪失,将会给企业及其他股东带来重大损失。京东此前的管理体系中,刘强东是绝对的核心,重要决策需要经过他审批。这一模式下,虽然执行力比较高,但也面临创新乏力的弊端。京东一度被拼多多赶超,正式期业务创新乏力所导致的。刘强东辞任,将经营权交由核心管理团队,更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而刘强东也能够从具体业务中抽离开来,更好地把握京东的发展方向。
文章插图
三、京东去刘强东化有助于京东品牌良性发展说起马云,人们想当然的想起阿里巴巴。说起刘强东,人们想当然的想起京东。在人们心目中,创始人与企业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已经形成。其好处是,可以借助创始人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如同硬币的一体两面,这也很可能成为企业的负累。如果创始人始终保持积极正面的形象,对于企业品牌提升能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就如同马云的名人效应,直接影响了阿里的品牌知名度。但如果创始人声誉出现问题,品牌知名度也会受影响。众所周知,刘强东因美国的桃色绯闻事件导致个人声誉一落千丈,虽然当时京东称这是个人行为,与企业并无关联,但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很难改变,这一事件无疑给京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此事,让京东认识到刘强东与京东的这种关系对京东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京东组织调整。2018年12月,京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将组织结构划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三大事业群负责人直接向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汇报;高管10%末位淘汰等。实际上,刘强东已不再适合作为京东的“代言人”,从京东辞任,逐渐淡化其与京东之间的强关联性,能够保证京东品牌良性发展。
推荐阅读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京东、B站跌超3%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