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吗?( 二 )


而欧洲对谷歌82.5亿欧元、美国对Facebook50亿美元的罚款也比国内对阿里、美团的罚款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看,今天中国互联网监管在力度上并没有超出常规的范围;
监管对于激发行业活力、防止互联网阶层固化层面是有客观作用的,它让更多的中小公司能有机会参与到良性竞争中来,毕竟,“你的创业公司,要么姓马,要么姓马;你的时间,要么姓张,要么姓张”并不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科技巨头们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拥抱监管,持续创新”,客观地讲,国内科技巨头和国外巨头相比,在底层科技层面的原创贡献是要更少的,之所以成为巨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背靠着中国这个超级市场。
因此,国内的巨头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挟市场赚钱”而更少的是“携创新赚钱”,所以,聪明的科技巨头应该以此为契机,真正去钻研一些硬核的前沿技术。
其实只需要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市场份额极高的华为、大疆、宁德时代没有被监管?
所以,不要抱怨,有志气就去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芯片制造技术、量子计算技术…..
那里没有监管,非但没有监管,那里还有补贴。
04关于监管的另一个事实是——监管其实只影响短期波动,并不影响长期走势;
我这样说是有历史根据的——
1969年,美国政府对IBM发起诉讼,直接原因是IBM的大型机在晶体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在诉讼过程中,IBM的股价的确徘徊不前,后来,IBM 改变了思路,顺应了反垄断指控的要求,开始主动整改,开放相关技术标准,进入新的市场,股价开始重新起飞;
1998年,美国政府对微软发起诉讼,这一世纪大案可谓一波三折,微软险遭拆分,一审判决微软一分为二,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彻底分开。
最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不再捆绑销售同时允许外部公司第三方应用软件参与公平竞争,期间微软股价遭遇重创,但最终凭借云服务重回浪潮之巅;
2017年,欧盟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诉讼,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对Facebook发起调查,最终这两家公司都先后交了巨额的罚款终结了反垄断调查,调查期间股价的确波动明显,然而今天回过头看,其股价的中长期走势并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响。
这三次历史上最典型的反垄断诉讼,无一例外都对公司短期股价造成了直接打击,但同时也无一例外都没有影响公司估值的长期走向,这些公司的合理价值最终都取决于其自身业务的长期发展。
因此,以史为鉴,对于国内监管,我们也有一定的理由相信——困难或许是暂时的,前途可能是光明的。
05这时,你或许会问——”卫夕,你为什么如此乐观?“
好,让我来告诉你我乐观的底层逻辑。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1990年,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启动了,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计划用15年的时间破译人类全部基因组。
然而,7年过去的1997年,在多国基因专家和工程人员通力合作下,项目破译进度完成了多少呢?
答案是1%。
这时候,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接下来需要多久才能破译全部人类基因呢?
有人会直观地回答——7年1%,那100%要700年啊,即便加速20倍,至少也要35年吧。
事实上,仅仅4年之后的2001年该项目就顺利完成了。
2001年2月12日,《科学》和《自然》杂志分别刊登了由六国科学家共同破译绘制的人类基因组草图。
这个生物领域的“登月计划”比原计划提前4年完成。
这背后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技术进步的指数级模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