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中国的本土便利店,到底有多野?
文章插图
【猎云网北京】10月28日报道(文/韩文静)
提到山西,除了陈醋和煤炭,你还能想到什么?
今年以来,“山西便利店有多牛”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源大省,山西却借着便利店频频出圈。
在太原,便利店的密度已经比肩东京,然而太原全城却难以找到一家罗森、711、全家,牢牢占据市场的,是本地的两大便利店品牌唐久和金虎,其本土便利店的高度发达让人感到意外——唐久发一次优惠券就能覆盖1/10太原人口,一半太原人都是金虎会员。近期,唐久便利又在太原开了家“数字便民1号店”,让便利店直接进化成城市“便民综合体”。
其实,这只是本土便利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两年,诸如山东青岛的友客便利、安徽的邻几便利、成都的红旗便利等区域性便利店纷纷异军突起,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
技术的赋能让一切轻盈起来。事实上,在外资便利店品牌跑马圈地、加速本土化经营的同时,本土便利店也早已借助数字化,实现了弯道超车。
便利店也内卷?山西出现“超级便利店”便利店是现代城市最具有烟火气的业态之一,在便利店这一物种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多个里程碑式的模式创新。
曾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便利店当作“自家的另一个冰箱”,如今,便利店早已超越了冰箱的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诞生的24小时便利店模式,让全天候营业深入人心,既点亮了城市的夜经济,也满足了当年快速城镇化和小家庭化趋势下人们的需求。
在此之后,不止一个人试图给便利店带来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诸如无人零售概念、虚拟门店等业态逐渐出现,2018年,7-11在台湾开设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主打“无人商店”概念,欲通过无人零售延续其创新性。
便利店行业,还有多大的想象力?近日,在山西唐久开业的便民1号店,则又创新了一种新的“数字便民店”模式。
这家便民1号店的雏形是太原五一路的一家唐久社区店,从 1996年开店至今已经营业20多年,是唐久最早的一批门店,也是太原人对于便利店的最初记忆。数字化改造升级后,门店从“便利”延伸到“便民”,面积80余平米,商品服务却多达2000余种。
除了充电、餐食加热、快递存放等服务,消费者还能通过唐久支付宝小程序,在店里享受由支付宝生态内由e袋洗、白鲸鱼等其他商家提供的送洗衣物、旧衣回收、照片打印便民服务,部分门店甚至还配有智能马桶。通过小程序,线上的异业服务得以被引入便利店门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文章插图
此外,“蓝马甲”志愿者服务也将长期在线,为社区老年顾客提供最新防诈骗信息和智能设备使用教学。
便利店不再只销售日用品,它演进为了能满足人们步行15分钟内各种需求的便民综合体。
外资便利店“光环褪去”,本土便利店“来势汹汹”在外资便利店进入中国后,24小时营业、鲜食、供应链等模式也被一并引入,如同一条鲶鱼,搅动了中国的便利店行业。
过去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优秀的便利店主要集中在北上广,而且主要是以7-Eleven、全家这类外资便利店为主。但事实上,在更多城市,外资便利店也未必比得过像美宜佳、唐久等本土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品牌。
作为便利店行业的“后来者”,本土便利店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不仅吸收了外资的经营理念,更深谙本土顾客的喜好,走出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形成了群雄割据、南北各有特色的态势。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行程码|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相关扩容设备测试所致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
- 行程卡|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对相关设备紧急扩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