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巨头暗战( 三 )
谁“慌”了?需要确定的一点是,就目前的证据链与事情演变趋势来看,山姆是否存在“二选一”?业内普遍认为,“可能性并不高”!
其一,目前盒马与家乐福的指控皆没有事实基础做支撑,家乐福甚至没有底气直接点名山姆会员店。
其二,综合已有的多项证据以及家乐福与盒马自己的口述,目前的事件更像是供应商行为,与山姆的关系并不大。据《第一财经》报道,为了补充货架,家乐福会员店方面已紧急用替代品补货。受到施压的供应商为了继续与竞争对手合作,不得不回购商品以确保对家乐福断货。而家乐福会员店目前正与相关供应商进行商谈,但进展并不理想。
但“受到施压”是有事实基础还是仅仅只是一个揣测,家乐福并未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其三,家乐福早有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致使其怨声载道的先例。
2011年,家乐福曾被曝出价格欺压、零供矛盾等问题。彼时、康师傅、中粮集团等一众生产商纷纷指责家乐福作为“二房东”收取过高的进场费、上架费、堆头费,导致一大批中小供应商深藏怨气、不堪重负,纷纷逃离。所以难免有群众怀疑此次“二选一”风波是否又是供应商的一次自发行为。
综合以上情况,用资本裹挟民意、操纵舆论的行为并不可取。
以目前形势来说,除了少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以外,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持观望的态度,理智的等待“官方靴子”落地,剩余的部分消费者甚至转而攻击盒马、家乐福:“画虎不成反类犬”、“贼喊捉贼”,导致品牌形象大受影响。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告诫市场,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时候,不应该简单的下定论,毕竟“按闹分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山姆、Costco这样的领军者,还是盒马、家乐福等后发者,都需要意识到付费制会员店的本质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商品。
也就是说,只有专注自身特色开发、不断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才是整个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放弃创新仅靠一味的模仿,甚至在事实依据不充分的前提下“撕咬”同行,只会令自己失去更多。
【商超巨头暗战】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供货|澳大利亚:为防供货中断,大型商超实施限购令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
- 马云|出现在各大综艺上的电商巨头倒了?市值蒸发62%,马化腾也无奈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爱奇艺|互联网巨头们涌向配音课
- 董事|阿里张勇退出微博董事会,互联网巨头开始与被投企业进行切割
- 拼多多|又一电商巨头“倒下”,市值蒸发7成,高管离职,连腾讯也扶不起
- 腾讯|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优酷|2022年了,互联网巨头们的那些“爱而不得”